大蜡岭,小蜡岭,东南相望两尖顶。千崖无人野蕉绿,一涧缘山石泉冷。
伊谁置县当僻源,井邑人废馀荒村。后来分隶曲江县,偏与豹狼生子孙。
荒山亘连二百里,六寨獠兵连岁起。韶州号令不知闻,势力凭凌自倾傂。
一从洪武初设官,路启旌旗笳鼓喧。莲塘镇里立廨宇,父老欢呼来聚看。
往时养马如养牛,腾踔山谷夸豪酋。只今买牛还卖马,弃掷弓刀事耕稼。
今年我从英德来,攀岩历壑何艰哉。路穷蒲岭见空豁,白昼阴霾浑不开。
阴风鬼号荒古道,嗟尔遗民真再造。男不事诗书,女不理蚕桑。
草衣蕉布无冬夏,蓬首垢足畏客如麇獐。食储岁饱一千户,馀四百石输官粮。
自言老死不出乡,官事不生衣食强。三朝作社共杀牲,十室纳稼同囷仓。
开畬烧土任耕作,引水激机舂稻粱。榛栗遍秋岭,旨蓄足冬藏。
翁源行
大蜡岭,小蜡岭,东南相望两尖顶。千崖无人野蕉绿,一涧缘山石泉冷。
伊谁置县当僻源,井邑人废馀荒村。后来分隶曲江县,偏与豹狼生子孙。
荒山亘连二百里,六寨獠兵连岁起。韶州号令不知闻,势力凭凌自倾傂。
一从洪武初设官,路启旌旗笳鼓喧。莲塘镇里立廨宇,父老欢呼来聚看。
往时养马如养牛,腾踔山谷夸豪酋。只今买牛还卖马,弃掷弓刀事耕稼。
今年我从英德来,攀岩历壑何艰哉。路穷蒲岭见空豁,白昼阴霾浑不开。
阴风鬼号荒古道,嗟尔遗民真再造。男不事诗书,女不理蚕桑。
草衣蕉布无冬夏,蓬首垢足畏客如麇獐。食储岁饱一千户,馀四百石输官粮。
自言老死不出乡,官事不生衣食强。三朝作社共杀牲,十室纳稼同囷仓。
开畬烧土任耕作,引水激机舂稻梁。榛栗遍秋岭,旨蓄足冬藏。
赏析:
此诗为明代诗人张萱的一首五律,描绘了翁源县的荒凉景象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
首联描述了翁源县的大蜡岭和小蜡岭,它们位于东南相望的两个尖顶之上,周围是无人居住的野蕉绿林和一条清冷的山涧。这一联描绘了翁源的自然风光,为全诗定下了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颔联转向描述翁源县的人文历史。诗人提到这个地方曾经被设置县治,但现在已经荒废无人。随后,诗人又提及这个地方后来被划归曲江县管辖,与当地的豹狼族群共生繁衍。这一联揭示了翁源县的历史变迁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翁源县的地理环境。荒山连绵不断,长达二百里,六寨的獠兵每年都会起义。此外,韶州的号令在这里无法传开,势力强大的地方割据一方,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一联描绘了翁源县的地理环境和周边地区的动荡局势。
尾联回到了翁源县的居民生活。诗人回忆了当年这里的居民如何骑马、炫耀他们的豪壮形象,而现在他们却选择购买牛而不是马来耕种农田,将武器抛弃不用,转而从事农耕。这一联反映了翁源县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的变化。
诗人提到了翁源县的人口和粮食储备情况。他说这里的人口有一千户,其中四百户有余的粮食可以用来缴纳官府的赋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翁源县人民的同情和感慨,他们因为战乱而失去了家园,被迫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艰难。
这首诗通过对翁源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诗人表达了对翁源县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