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绳差差月澄曙,银汉西流天尽处。
晃朗惊浮玉井莲,空明似见婆娑树。
澄曙光连宿鹭翻,关山影逐行人去。
谁似溪头王子猷,一庭竹色耽吟趣。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月色的短歌。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韵脚“曙”,“树”,“趣”都属于“去声七遇”韵部。

其一:

玉绳差差月澄曙,银汉西流天尽处。

“玉绳”,即月亮的弯弓状的两端,因形状像古代的玉饰,故称玉绳;

“差差”,即明亮的样子;

“月澄曙”,指明月初上,天边微明。

其二:

晃朗惊浮玉井莲,空明似见婆娑树。

“晃朗”“惊浮”,都写月光如洗,皎洁无疵;“玉井莲”“婆娑树”都是以花木为喻,形容月光之明净、皎洁、清丽。

其三:

澄曙光连宿鹭翻,关山影逐行人去。

“澄光”、“宿鹭”都是写晨光初升时的景象;“关山影逐行人去”是指晨曦中的关山和远处的行人,随着太阳升起而渐行渐远。此句描绘了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其四:

谁似溪头王子猷,一庭竹色耽吟趣。

“王子猷”指晋代著名隐士王徽之;“溪头”指他隐居的地方。这四句诗通过描述诗人欣赏美景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是说,谁能像王子猷那样,在竹林中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呢?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热爱和珍惜。整首诗通过对明月、晨光、美景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感慨。

【答案】

译文:

皎洁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大地,银河已经西流直至天边尽头。那清澈明亮的光芒使玉井中盛开的莲花显得更加鲜艳夺目;那空旷宁静的氛围使人感觉好像见到了婆娑起舞的树木。当曙光渐渐亮起,一群群宿鹭飞起;当阳光照耀到远方的关山时,它的影子也随之消逝不见。谁能像我这样沉醉于这美景之中?我在这庭院里欣赏着竹子的翠绿,品味着大自然的美。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朋友的一首短歌。李白在这首诗里赞美了中秋之夜月色的皎洁明亮与迷人美丽,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