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桥路迷雪初集,行旅萧萧骑行急。
北风吹面须髯寒,茸帽驼裘半沾湿。
木皮石角冰粼粼,十步九却何苦辛。
安知道傍茅屋底,不有闭门高卧人。
【注释】
野桥路迷,雪初集:野外的桥被大雪覆盖,道路难辨。
行旅萧萧:旅途中的行人匆匆行走。
北风吹面须髯寒:北风凛冽,使胡须和鬓发都感到寒冷。
茸帽驼裘半沾湿:戴着用毡子做的帽子,穿着皮衣,被冷风吹着,衣服都有些潮湿了。
木皮石角冰粼粼:树枝上挂着冰珠。
十步九却何苦辛:走十里,要停下来休息九次,这是多么辛苦啊!
安知道傍茅屋底,不有闭门高卧人:哪知道我旁边有一个闭户而睡的人,他一定是个隐士。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边塞行旅之苦的诗。诗人以极其简练的笔墨、明快的节奏,勾勒出一个在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的游子形象,抒发了一个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的隐者情怀。
“野桥路迷雪初集,行旅萧萧骑行急。”开篇便写到了雪景,为全诗定下了一种苍凉悲壮的基调。“野桥”是说此桥无遮无拦,任凭大雪封门;“路迷”则是说明此时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骑”字表明了作者急于赶路的心情;“萧萧”则形容风声如哭如泣,凄厉悲切。“北风吹面须髯寒”四句写沿途所见所感。“须髯”指人的两鬓,这里代指人。“北风”是严寒的象征,“须髯寒”写出了严寒天气给人带来的痛苦感受,“茸帽”、“驼裘”都是防寒的衣物,但依然抵挡不住刺骨的北风。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画面生动活泼起来。“木皮石角冰粼粼”,进一步描绘了旅途艰辛的状况。“木皮石角”即指树木的树皮、石头的棱角,这里用来比喻旅途中遇到的坎坷。“冰粼粼”则是指冰雪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这里的“冰”字也暗示了天气的寒冷。“十步九却何苦辛”一句更是将旅途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十步九却”说明路途艰难,每走一步都要停顿好几次,“何苦辛”则表示这样的旅途太让人痛苦了。“安知道傍茅屋底,不有闭门高卧人”,最后两句写到了另一个场景,那就是一个隐居的人正在屋内酣睡。“安知”就是“哪里知道”,“不有”即没有的意思。这两句与前面的“十步九却何苦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艰苦生活的无奈,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个行旅之人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