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身着紫绮裘,昨者来自南陵州。南陵之山高百尺,中有叠嶂之危楼。
烟光涌翠当碧落,石瀑飞嶂鸣清秋。庾公谢朓招不起,至今山水令人愁。
飘然戏笙鹤,南过三湘去。落日下洞庭,长歌揽巫楚。
楚王台榭杳霭间,青鸟飞去何时还。三十六天朱陵洞,七十二峰南岳山。
娟娟绿萝裳,袅袅临流女。倏忽如飘风,白波愁日暮。
重华之琴不复鼓,灵瑟年年泣秋雨。仙人自是留侯徒,口诵黄石相传书。
左按钧天之广乐,右接奇肱之飞车。鱼龙掀舞明月下,坐使千古成须臾。
我思仙人碧云里,再拜扬言惭仰视。瑶草春香石洞霞,白榆夜浸天河水。
天河水流无尽时,织女秋鬓应成丝。若过扶桑定相待,我欲乘槎浮东海。
【注释】
仙人:指张隐君。紫绮裘:用紫色丝绸做成的皮衣。南陵州:即今安徽繁昌县,在长江以南。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碧落:蓝天。庾公谢朓:庾亮、谢脁,晋代文人,曾游历南陵州一带。招不起:招请不上。山水:指南陵州一带的风景。飘然戏笙鹤:形容仙人轻灵飘逸地与笙鹤为伴。三湘:泛指湖南一带。洞庭:在湖南东部,是有名的大湖。巫楚:指湖北一带。楚王台榭:指屈原《离骚》中所说的楚王游幸的楼台亭阁。青鸟:神话中的神鸟,这里指使者。三十六天朱陵洞:指天上的星宿。七十二峰南岳山:指南岳衡山。娥皇、女英二妃: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妃子。绿萝裳:用绿色丝绸制成的衣服,这里指仙女的衣服。袅袅:轻盈柔美的样子。倏忽:忽然,非常快。重华之琴不复鼓:指舜帝的琴不再弹奏了。重华:指舜帝。口诵黄石相传书:指虞舜受舜帝所传《黄石歌》。左按钧天之广乐:指虞舜听音乐。右接奇肱之飞车:指尧让许由做他的臣仆。鱼龙掀舞明月下:指月下鱼和龙在欢腾起舞。坐使千古成须臾:使千年的历史变得像片刻那样短小。我思仙人碧云里:我思念仙人在白云之中。再拜扬言惭仰视:表示十分尊敬而不敢仰望。瑶草春香石洞霞:指仙女住在山洞里的瑶草,芳香四溢,映衬着洞里的五彩斑斓的霞光。天河水流无尽时:银河的水流是永无止境的。织女秋鬓应成丝:说牵牛星(即织女星)的头发已经白得像丝线一样了,暗示七夕的来临。若过扶桑定相待:如果渡过太阳星(即扶桑)就一定在那里等待。我欲乘槎浮东海:我想乘一只木筏去浮游东海。
【赏析】
这首诗以“寄赠”作题,是诗人给张隐君写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表达了对张隐君的崇敬和倾慕之情。《寄赠张隐君》是一首咏仙诗。它通过对神仙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张隐君来自南陵州,其山高峻险要,烟云缥缈,景色秀丽。第二段写张隐君不慕权位,超然物外,只愿在山水间自在闲适地度过余生。第三段写张隐君轻灵飘逸地与笙鹤为伴,遨游于三湘之间,欣赏洞庭湖的美景,并长歌吟唱,感叹时间的流逝。第四段写张隐君思念仙人在白云之中,表达对仙境的向往。最后一段写诗人渴望能追随仙人,乘槎渡海,去往那遥远的东海仙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