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崖盘空截飞岚,万木丛薄秋风酣。
野猿呼群出山南,什什伍伍旁交参。
黑毛黄毳长毵毵,白面碧眼很以耽。
联拳踯躅睨且含,接足照影垂虚潭。
去君相逐聚若谈,背侧俯仰意各贪。
或行或据或引探,抱者六七悬者三。
攀枝挟蔓缘松楠,危不畏险乃所湛。
蜀门峡阴云水涵,啼霜叫月客不甘。
三声已觉生忧惔,如此三百宁能堪。
嗟哉牛熙笔如锬,苦心貌此何精覃。
瑶池飘忽空八骖,君子所化乃不惭。

【注释】

石崖盘空截飞岚:石崖盘旋曲折,高耸入云。

万木丛薄秋风酣:万木参天,秋风正盛。

野猿呼群出山南:野猿群聚,呼朋引伴出山。

什什伍伍旁交参:指野猿相互间以“伍”为名,交错而行。

黑毛黄毳长毵毵:指野猿毛发浓密,呈黑色和黄色相杂。

白面碧眼很以耽:指猴子面容白皙,眼睛碧蓝。

联拳踯躅睨且含,接足照影垂虚潭:指猴子相互用前爪抓地,后脚站立,目光斜视,影子投射在清澈的潭水中。

去君相逐聚若谈:离开山林,与同伴相聚谈笑。

背侧俯仰意各贪:各自依傍着树木、石头,或趴或坐,形态各异。

或行或据或引探:有的行走,有的栖息在岩石上,有的则伸长脖子探头张望。

抱者六七悬者三:形容猴群中不同姿态的猿猴有五六只和三只。

攀枝挟蔓缘松楠:攀缘在松树和楠树上。

危不畏险乃所湛:危险的地方不畏惧,才敢攀登。

蜀门峡阴云水涵:四川门户峡谷中,云雾弥漫,江水流淌。

啼霜叫月客不甘:夜深人静时,猿啼声凄厉如泣,月色明亮如霜。

三声已觉生忧惔:这声音已使人心惊肉跳,令人忧虑不安。

如此三百宁能堪:像这样连续不断地啼叫,怎能忍受得了?

嗟哉牛熙笔如锬,苦心貌此何精覃:唉,牛熙写画如此精妙,真是用心良苦啊。

瑶池飘忽空八骖,君子所化乃不惭:好像瑶池仙境一般,虚幻缥缈又似乎有八个神马相伴。

【赏析】

《题牛熙百猿图歌》是元诗人杨载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先写景状物,再抒情议论,最后总结评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结构严谨完整,语言精炼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一至六句),写景状物。诗人描绘了一幅幽雅宁静的自然风光图。“石崖盘空截飞岚,万木丛薄秋风酣”,描写的是悬崖峭壁,直插青天;林木繁茂,秋天的景色正好,秋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接着写野猿群聚出山,它们“什什伍伍旁交参”,互相戏耍。这些描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第二部分(七至十二句),写猿猴的神态和行为。诗人描绘了一群群野猿,它们相互戏耍,“黑毛黄毳长毵毵”,毛发浓密,呈黑色和黄色相杂。它们“白面碧眼很以耽”,面容白皙,眼睛碧蓝。它们“联拳踯躅睨且含,接足照影垂虚潭”,相互间以“伍”为名,交错而行;影子投射在清澈的潭水中。它们“去君相逐聚若谈”,离开山林,与同伴相聚谈笑;“背侧俯仰意各贪”,各自依傍着树木、石头,或趴或坐,形态各异。它们“或行或据或引探”,有的行走,有的栖息在岩石上,有的则伸长脖子探头张望。

第三部分(十三至二十句),写猿猴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诗人描绘了一群群野猿,它们攀缘在松树和楠树上。“危不畏险乃所湛”,危险的地方不畏惧,才敢攀登。它们“啼霜叫月客不甘”,夜深人静时,猿啼声凄厉如泣,月色明亮如霜。这些描写表现了猿猴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

第四部分(二十一至二十六句),写猿猴的叫声和作者的感受。猿猴的叫声已经使人心惊肉跳,令人忧虑不安,“三声已觉生忧惔”。这样的叫声竟然要连续不断地啼叫,怎能忍受得住!“嗟哉牛熙笔如锬”,唉,牛熙画得如此精妙,真是用心良苦啊。

最后一部分(二十七至二十八句),写对这首诗的评价。诗人认为,像瑶池仙境一样,虚幻缥缈又似乎有八个神马相伴的图画,是作者的杰作。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猿猴的描写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诗歌的语言简练而生动,意境深远而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