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火与草露,人命恒若斯。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
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
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
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
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
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

【注释】

石火:比喻时间短暂。

草露:指草上的露珠,喻生命短暂。

昨朝:昨日。

奄忽:突然。

殡:埋葬。

哀歌:哀悼的歌。

引绋(fú):拉着丧事用的绳子。

中野:田野中。

浮云:飘荡的云。

邻里:同村的人。这里指亲戚。

姑(guī):姑姑。

生儿九岁父不顾:意思是说这个孩子九岁了还没有被父亲看见。

禄养:供养。

寿:寿命。

仓皇:匆忙急迫的样子。

黄泉:地府,阴间。这里用来形容死亡。

令德:美好的德行。

寄言:告诉。

后来者:后人。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王冕《题萧氏母墓》的序。萧氏母即萧樵之母,萧樵为元末明初人,诗人为其母亲写此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首联:“石火与草露,人命恒若斯。”意思是,石头里的火和草上的露水,人的寿命就像这短暂的石火草露一样。

颔联:“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意思是昨天还在笑着说话,坐在高堂上,忽然之间就收敛起笑容,闭上眼睛,将棺材紧紧地关上了。

颈联:“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意思是悲哀的歌曲在田野中响起,飘荡的云彩悲伤而急速地飞驰。

颈联:“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意思是周围的邻居都来拉着丧车的绳索,亲戚们也各自怀着悲痛前来吊唁。

尾联:“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柩”指的是装殓死者遗体的棺木,这里指母亲的灵柩。“生存孝其姑。”意思是想到这个躺在棺中的人是母亲,她在生前非常孝顺她的姑姑。

尾联:“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鞠”是抚养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九岁的男孩的父亲从来不管他,都是母亲一个人抚养教育他。“劳”是劳累的意思。“劬”是辛苦的意思。“此”指这位母亲,“母鞠之”是指母亲抚养儿子,“劳且劬”则是指母亲十分辛劳和辛苦。

尾联:“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禄养”是古代的一种说法,指俸禄和赡养,这里的“不逮”意思是没有能够达到。“仓皇”是急忙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战乱。“子能负土营坟阡”是说孩子能背着土去挖坟修坟墓。

尾联:“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意思是送葬的人不要叹息,因为自古以来的命运都是归于黄泉,只有美好的德行才能永远流传下去。

尾联:“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孟母”是孔子的母亲,姓仉(zhǎn),名织,字孟皮。她三迁居所以择邻处,孟子始能成学,所以后世又称她为“孟母”。这里说的是孟母虽然死了,但是人们至今还在称赞她的贤淑。

尾联:“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石火”是形容时间的短暂,“篇”指的是文章,这里指诗歌。“寄言”就是告诉别人的话。“后来者”指的是后来的人们。“石火篇”指的是这首诗。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个普通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