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龙门,渺飞雪,皎若三山白云阙。仙人踏岩石,石上迹欲灭。
恍惚重楼珠幢夜腾结,北风吹沙江水裂。望西山,愁暮雨,青屏冥冥龙出舞。
真僧入定石卧虎,遥见绝壁中开露。祗树邅予游兮江之南,月皎皎兮浸汪涵。
素娥抱玉骑紫蟾,冯夷缩手不敢探,但见光采烂烂千丈摇虚潭。
招予舟兮石浦,春涛浩兮不可以渡。风轰铿兮雷怒,忽中流以回顾,闻阗阗之戍鼓。
宣华屹其云中,天鸡鸣兮咽霜钟。耿疏星之光曙,见十二之青峰。
复忽兮将夕,落景飞兮乱山赤。眺长洲兮泛珠湖,棹木兰兮拾明珠。
山有松柏兮水有芙蕖,高可樵兮深可渔。乐哉江南兮伊美人之所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望龙门,渺飞雪,皎若三山白云阙。仙人踏岩石,石上迹欲灭。
注释:站在龙门,远处的雪山如同白色的云朵一样飘渺,就像三座仙山在云雾中显现出白色的宫殿。仙人踩着石头,留下的痕迹似乎将要消失。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通过“望龙门”和“仙人踏岩石”两个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仙人的神秘。

恍惚重楼珠幢夜腾结,北风吹沙江水裂。望西山,愁暮雨,青屏冥冥龙出舞。
注释:恍惚间,一座重楼般的宝塔在夜空中升起,北风吹过沙滩,激起江水激荡。望着西山,黄昏时分的大雨让人感到忧愁,仿佛一条青龙从水中跃出,舞动着它的鳞片。
赏析: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通过“恍惚”、“风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

真僧入定石卧虎,遥见绝壁中开露。祗树邅予游兮江之南,月皎皎兮浸汪涵。
注释:真正的和尚正在打坐入定,石头上躺着一只老虎,远远地看见了悬崖上的洞穴露出一角。我独自游览江南,月光皎洁,映照在水中波光粼粼。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在江边游玩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江边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素娥抱玉骑紫蟾,冯夷缩手不敢探,但见光采烂烂千丈摇虚潭。
注释:嫦娥抱着玉兔骑着紫蟾蜍,河神缩回手不敢触碰,只见那灿烂的光芒照耀着千丈高的湖面,让整个湖面都显得如梦似幻。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嫦娥和河神的形象,以及他们与湖水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夜晚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招予舟兮石浦,春涛浩兮不可以渡。风轰铿兮雷怒,忽中流以回顾,闻阗阗之戍鼓。
注释:招呼我的船到石浦去,春风浩荡无法渡过。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忽然间水流湍急让我回头望去,听到隆隆的战鼓声。
赏析:此诗描述了一次航行的经历,通过描写春潮涌动、风雨交加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无常。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旅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感慨之情。

宣华屹其云中,天鸡鸣兮咽霜钟。耿疏星之光曙,见十二之青峰。
注释:宣华峰矗立在云端之上,天空中的天鸡报晓,吹响了悠扬的霜钟。星光稀疏,照亮了黎明的天空,可以看到那十二座青翠的山峰。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宣华峰的壮丽景色和天鸡鸣叫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复忽兮将夕,落景飞兮乱山赤。眺长洲兮泛珠湖,棹木兰兮拾明珠。
注释:又突然变天要傍晚了,夕阳下风景变得五彩斑斓,乱山被染成了红色。眺望长洲啊泛舟在美丽的珠湖上,划桨时还能捡到闪闪发光的珍珠。
赏析:此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和泛舟湖上的体验,通过描写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山林和湖光山色,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美景的陶醉和留恋之情。

山有松柏兮水有芙蕖,高可樵兮深可渔。乐哉江南兮伊美人之所居。
注释:山上有松柏,水中有莲花,高处可以砍柴,深处可以捕鱼。多么快乐啊!这就是江南啊,那里住着美丽的伊人。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对山、水、植物的描述,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谐共生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