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里诛求急,俱缘饷荷戈。
昆明池水阔,赤壁夜帆多。
分队为鱼鸟,扬威杂鹳鹅。
将军同下濑,谁不负铙歌。
【注释】:
奉军门檄阅兵海上二首:这是作者被召至军门处奉命阅兵时所作的两首诗。
井里诛求急:指征调军队,在井里征税很紧急。诛求急,即征调紧迫之意。
俱缘饷荷戈:都因为要打仗而拿着武器上战场。缘,因为,由于。饷,向……供给粮食等物资,此处为征调的意思。
昆明池水阔:昆明池是古代的皇家园林,池水宽广。昆明池,即昆明湖畔之池,位于今北京西郊。
赤壁夜帆多: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湖北黄冈附近赤壁山(一说黄州赤壁)。
分队为鱼鸟,扬威杂鹳鹅:把队伍分成若干小组,像鱼鸟一样分散开来,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又与一群鹳和天鹅混杂在一起。分队,指将部队编成若干小组。为鱼鸟,形容兵力部署灵活机动。扬威,显示威力。杂,同“藉”,“借”,指利用或借助。鹳、雁,均水鸟名。
将军同下濑,谁不负铙歌:将军也一起乘船而下,谁能不唱起《铙歌》呢?下濑,泛舟游水。负,承担。铙歌,一种古乐章,节奏明快,气势雄壮。
赏析:
此诗是作者应召到军门处奉命阅兵时所写的两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井里诛求急,俱缘饷荷戈”,点明征调紧急的原因,并说明自己为何而战。这两句诗中“诛求”二字用得十分精妙,不仅写出了当时统治者对百姓横征暴敛的情况,更突出了作者内心对这种状况的愤怒和不满。
后两句“昆明池水阔,赤壁夜帆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昆明湖和赤壁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胜地,作者在这里看到这些美景却感到惋惜,似乎有些失落。
中间四句“分队为鱼鸟,扬威杂鹳鹅”,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兵力来威慑敌人。这里的“分队”“扬威”都是虚写,实际上是作者在用兵布阵上的巧妙之处。他通过将队伍分成若干小组,像鱼鸟一样分散开来,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又与一群鹳和天鹅混杂在一起,使敌人难以分辨出真假。这样的战术既能够有效地迷惑敌人,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后两句“将军同下濑,谁不负铙歌”,表达了作者对这次阅兵活动的期望和信心。将军们也将一同乘船而下,谁还能不被激励得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地高唱《铙歌》呢?这里的“将军”,指的是出征的将领;“下濑”,泛舟游水的意思;“铙歌”,一种古乐章,节奏明快,气势雄壮。这两句诗中的“谁不负”三个字,既表明了作者的决心和信念,又展现了他的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