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华元洞,方知境界清。
荆榛何代辟,门户总天成。
地迥尘难到,室虚白亦生。
野僧能供佛,那得罢逢迎。

华元洞

一进入华元洞,才知此境真清幽。

荆榛何代辟,门户总天成。

地迥尘难到,室虚白亦生。

野僧能供佛,那得罢逢迎。

注释:

  1. 华元洞:一个地名或地点。
  2. 方知境界清:这里指的是一进入华元洞,才发现这里的环境非常宁静、清新。
  3. 荆榛何代辟:荆榛(一种灌木)何代辟(即“哪代开辟”的意思)。荆榛是一种生长在野外的灌木,通常用来象征荒凉和杂乱。
  4. 门户总天成:门户是指洞口或入口,天成则意味着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为的修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个洞口或入口是如此自然、完美,仿佛是上天特意为它设计的。
  5. 地迥尘难到:地迥指的是地面广阔,尘难到则意味着地上的尘埃难以到达这个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这个地方远离尘世喧嚣,与世隔绝的意境。
  6. 室虚白亦生:室虚指的是空间空旷,白亦生则意味着白色的物体也能在这里生长。这里的白也指代佛教中的白色,象征着纯洁、无瑕。
  7. 野僧能供佛:野僧指的是在山野间修行的僧人,他们能够供养佛像,表明他们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佛法的信仰。
  8. 那得罢逢迎:那得表示哪里需要,罢逢迎则意味着不需要过度的奉承和迎合。这里的“罢逢迎”可能是在讽刺那些过分追求世俗地位、名誉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华元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清净。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境界的感受和领悟。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方式,表达了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于佛教信仰的坚持。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审美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