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曾游地,青齐控海门。
城开莒子国,路出穆陵原。
良牧声初起,交亲谊独存。
江山应有助,归去美词源。

【注释】

昔曾:从前。

地,指齐地。青齐,泛指青齐地区(山东半岛一带)。

控海门:控制着海上门户。即指青州、齐州一带的海岸地带。

城开莒子国,路出穆陵原:莒国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史记·田完世家》说:“田和立为诸侯,都于莒”,后称“莒子”。《战国策·燕策》:“齐宣王问燕相曰:‘齐、燕孰为大国?’对曰:‘燕南有碣石之山,西有榆关之险,东有浻水,北有襄平、松皮之地,加之以陆海,不知其大也。”穆陵,即穆陵关,在今辽宁省昌图县西南老黑山南麓,古称“辽塞”、“辽隧”。

良牧:好牧人。

声初起:名声开始传扬。

交亲谊独存:与亲友的情义还保存着。

江山应有助,归去美词源:家乡的山河应该给予帮助,你回去以后一定能写出优美的诗篇。

【赏析】

这是作者送朋友姚君会还乡之作。诗人写自己送友远行的心情,又写友人的才华和前程,并抒发了他对朋友归去后能够继续创作的美好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风格质朴自然,不事雕琢。

首联“昔我曾游地,青齐控海门。”点明送别之地是青齐,青齐是齐国的代称,这里泛指青齐一带。“地”字是虚指,并非实指地名。青齐地区位于山东半岛的南端,濒临渤海,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齐右岱海之隅,濒渤海之口。”这里的“地”就是这片海域。“青”字暗用《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言念君子,不觉我园”句意,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齐”字则表明了送别的地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含蓄蕴藉。“地”字既指青州、齐州一带的海岸地带,又暗指山东半岛,其中包含的地域广阔,令人神往。而“青齐”二字,不仅概括了山东半岛这一地理位置,而且暗示了此地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

颔联“城开莒子国,路出穆陵原。”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城开”是指城市已经建立起来,而“莒子国”则暗含了青州的建置。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城市的景象,进一步烘托了送别的氛围。而“路出穆陵原”则将视野从城市拓展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之间。穆陵关位于今辽宁省昌图县西南老黑山南麓,是古代燕国的北界,也是辽东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这句诗通过描绘道路延伸至穆陵关的景象,暗示了朋友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踏上实现人生目标的征途。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前途的祝愿和期待。

颈联“良牧声初起,交亲谊独存。”则是对朋友才艺与情谊的具体描述。“良牧”一词在这里指的是贤能的牧人,也就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才。“声初起”意味着朋友的才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但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所成就。“交亲谊独存”则是表达自己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和留恋之情。这里的“谊”字指的是友谊、情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朋友的才能和情谊,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

尾联“江山应有助,归去美词源。”则是对朋友未来的祝愿和期待。“江山”指的是祖国大地或家乡,“应”字在这里表示肯定的意思,即相信祖国山河会对朋友产生积极的影响。“归去”则是指朋友即将离开家乡回到家乡去了。这两句诗通过赞美祖国的山河和对朋友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朋友回归故土、创作美好诗篇的期许。

这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真挚动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喜悦、关切和期盼之情。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却饱含深情,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