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住处一园蕉,古刹曾经劫火烧。
石上坐残霜满衲,开门月堕九江潮。
【注释】
1、题:诗篇题目。题僧兰若:写在僧舍墙壁上的诗篇。兰若,即佛寺。
2、蕉:芭蕉。一种常绿植物。
3、古刹:指寺庙。
4、劫火:佛教语,指世界大劫。
5、残月堕:月亮落下。堕,落下之意。
6、九江潮:长江入海处,因江阔水深,浪大风高,故名九江,这里泛指长江。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上的七绝,是作者对寺院所感而作。前两句点出寺院所在之地和寺院曾经遭逢劫难的历史;后两句则描绘出寺院的幽静景象,以及月光下江水的浩渺无际。全诗写得十分凝练,意境清远,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前两句“老僧住处一园蕉,古刹曾经劫火烧”交代了寺院的地点和历史。诗人以“一园蕉”来形容寺院的幽静,以“劫火烧”来概括其曾经遭受过的战乱,表现了寺院的荒凉与破败。这两句诗既揭示了寺院的过去,也为后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后两句“石上坐残霜满衲,开门月堕九江潮”,则描绘出了寺院的宁静景象。诗人用“石上坐残霜满衲”来表达自己的闲适之感。他坐在石头上,静静地欣赏着满布霜花的衲衣,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在。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与岁月的痕迹。而“开门月堕九江潮”一句,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当大门打开的时候,一轮明月从江面升起,照亮了整个江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一美景与前两句的荒凉破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后两句的宁静之美。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寺院的幽静与宁静之美。通过对寺院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使他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将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