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开,鼓角哀,争看宗臣赴夜台。
赴夜台,何时旦,鸱鸮昼啸天雨霰。
雨霰霏霏禾黍秋,有知无知谁不愁。

【注释】

平陵:指汉景帝刘启的陵墓所在地。东门开:指景帝死后,葬在平陵,所以称平陵为东门。鼓角哀:指景帝死后,宫中击鼓吹号角以送丧。争看:争相观看。宗臣:指景帝的后代。赴夜台:到墓地去哭吊。何时旦:什么时候才能天亮?鸱鸮(chuī xiǎo):鸟名。古代传说中常被用作帝王死而化为异物的征兆。昼啸:白天叫唤。天雨霰(xiàn):天空降下冰粒。禾黍(shǔ)秋:指秋天收获庄稼后,将禾秆和谷穗割下晒干。有知无知谁不愁:知道不知道,没有谁能不忧愁。

【赏析】

这首诗写景、叙事、抒情结合得十分紧密,表现了作者对景帝的哀悼之情。首句“东门开”点出地点与时间。景帝是西汉文帝之子,汉景帝死后,葬于平陵,所以诗人特用一个东门作为景帝的代称,并突出其“开”。次句“鼓角哀”,说明当时宫廷内外都在悲痛地为景帝送行,鼓角之声不绝,声闻四野,凄切动人。第三句“争看宗臣赴夜台”,直陈景帝的后代们纷纷来到墓地哭祭的情景。“赴夜台”三字,既写出了他们的心情,又写出了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他们的悲痛和无奈。第四句“何时旦?”是说什么时候才能等到日出?这既是景帝后代们在哭祭时的感叹,又是诗人在发问,表达出诗人对景帝的无限怀念和悲伤之情。第五句“鸱鸮昼啸”,从自然界的角度进一步写景:白天叫唤的是什么鸟儿?是鸱鸮。它为什么要叫唤?因为天正下雨。这里,诗人用“昼啸”二字,写出了风雨交加的阴冷天气,烘托出景帝去世后的凄凉景象。第六句“天雨霰霏霏”,进一步写风雨交加,使大地变得湿漉漉的,也更增添了几分凄冷之感。最后两句“禾黍秋,有知无知谁不愁?”是说秋收之后,禾黍堆积如山,无人收割,一片荒凉;但又有谁知道呢?没有人能够理解这种悲哀!“知不知”与“谁不愁”相呼应,表明诗人自己也是在这种悲苦之中。全诗通过写景、叙事、抒情,把景帝去世后人们的心情和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深感景帝去世后人们的悲伤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