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仙人不可招,断河残月夜闻箫。
别来欲问春消息,花落西泠第二桥。

【题解】

林处士的《观梅图》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春夜景色。全诗意境清丽,语言简练,有“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

【注释】

①放鹤仙人:相传古代有一位仙人名叫王子乔,他骑鹤升天成仙,所以后人称神仙为“放鹤仙人”。这里指林处士。

②断河残月:形容月光如断如残,暗淡不明。

③西泠第二桥:杭州西湖名胜之一。在西湖孤山东北麓,因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而得名。

【译文】

放飞的仙鹤不可招回,夜深人静时听见箫声飘荡。

自从离别后想打听春天的消息,但只见落花纷纷飘落在西冷第二桥。

【赏析】

林处士的《题林处士观梅图》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春。当时作者被贬谪到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此诗就是他在睦州所作。

首两句“放鹤仙人不可招,断河残月夜闻箫”,是说,林处士像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那样,驾鹤飞升而去,不再回来了。这使人不禁想到,在这寂静的夜晚,林处士正在聆听着箫吹的声音,仿佛在怀念什么。这里的“断河残月”形象地描写出夜深人静,只有那残月挂在天空中,映衬着断续的小河,给人以幽寂的感觉。“断河残月夜闻箫”,一个“闻”字,使读者仿佛听到林处士在倾听箫声。“闻箫”是听觉感受,“听箫”则是视觉感受。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来表现夜幕下林处士的形象和心境,更显得真切自然。

第三句“别来欲问春消息,花落西泠第二桥”,是说自从离开故乡,就想询问春天的消息,却只见落花纷纷飘落在西冷第二桥上。这里运用想象之景与回忆之景相映衬的手法。“欲问春消息”一句,既是对上一句“闻箫”的回答,也是对全诗主题——探问春天的消息的总结。“花落西泠第二桥”,点出了地点,又写出了时间,既表明季节已入暮春,又暗示诗人此时此地的心情。因为林处士是“别来欲问春消息”,而“欲问春消息”的结果是落花纷飞。可见林处士此时心情是十分惆怅的,同时也流露出无限眷恋之情。

这首诗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诗中所绘之景,皆取自眼前所见,都是实景。然而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却是极为复杂微妙的。诗人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明丽的春夜图景。然而在这幅画面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惋惜、对青春易逝的悲叹以及对春天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用“欲问春消息”这一设想,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耐人寻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林处士高洁的人格和淡泊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