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无思独栖栖,月旦何劳更品题。
自古冥飞知避弋,从来世事笑吹齑。
阶前野鹤鸡同食,谷底芳兰棘自迷。
天末数峰犹在眼,微阳隐映暮云西。

诗句注释:

  1. “衰年无思独栖栖” - 描述了诗人在晚年感到孤独和思考的状态。
  2. “月旦何劳更品题” - “月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月亮的阴晴圆缺,诗人表示不需要再对月亮的好坏进行评价或讨论。
  3. “自古冥飞知避弋” - 描述鸟类(可能是鹰)知道如何避开人类的弓箭,强调自然生物的智慧和适应性。
  4. “从来世事笑吹齑” - “吹齑”通常指用刀切细碎的食物,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复杂多变,难以简单处理。
  5. “阶前野鹤鸡同食” - 描述一种情景,即在台阶前的野鹤和鸡共同进食,暗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和谐共存。
  6. “谷底芳兰棘自迷” - 描述兰花生长在荆棘丛中却能吸引蝴蝶等昆虫,说明即使在不利环境中也能保持其美丽。
  7. “天末数峰犹在眼,微阳隐映暮云西” - 描述远方的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依然清晰可见,而太阳渐渐隐入西边的云层。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及其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中通过比较古代鸟类的聪明行为和现代世事的繁杂多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秩序的尊重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描述,展示了生命多样性与和谐共处的主题。最后,诗中的描写不仅具有画面感,还富含哲理。

结构分析: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通过具体的景象或行为来表达诗人的思考和感悟。从“衰年无思独栖栖”到“天末数峰犹在眼”,再到“阶前野鹤鸡同食”,最后以“微阳隐映暮云西”作为收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每一部分都紧扣主题,层层深入,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