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雀睡方浓,桃花笑暖风。
休惊春梦断,长在彩云中。
【注释】
双雀:指两只雀鸟。
桃花笑暖风:指春风吹来,桃花盛开,好像在微笑。
长在彩云中:永远生活在空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景抒情,以桃花比喻双雀,赞美它们的美态。全诗构思巧妙。起句“双雀睡方浓”写其悠然自得之状;“桃花笑暖风”写其怡然得意之情。三、四两句承上启下,点明主题,即双雀虽睡在花间却并不寂寞,它们生活在彩云之中,自由自在。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既表明双雀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双雀睡方浓,桃花笑暖风。
休惊春梦断,长在彩云中。
【注释】
双雀:指两只雀鸟。
桃花笑暖风:指春风吹来,桃花盛开,好像在微笑。
长在彩云中:永远生活在空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景抒情,以桃花比喻双雀,赞美它们的美态。全诗构思巧妙。起句“双雀睡方浓”写其悠然自得之状;“桃花笑暖风”写其怡然得意之情。三、四两句承上启下,点明主题,即双雀虽睡在花间却并不寂寞,它们生活在彩云之中,自由自在。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既表明双雀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注释】 武夷:指福建省武夷山,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层峦叠嶂:层层山峰重叠。 混沌:古人认为世界形成之前的状态,即天地未分的浑沌状态。 中天:天空中间。 鸾凤、神姥:都是神话中的仙人。鸾凤,传说中凤凰的一种,是古代传说中的仙鸟。 猿猱:指猴子和猿猴。 琼林:指仙境,也指瑶池。遗蜕:指仙人的尸骨或仙迹。 露盘:指仙宫。仙掌:指仙人用的仙杖。 曾孙燕:指曾孙的宴席。 升真天: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下面是对这首诗《又次国学生朱士坚游武夷韵》的逐句解析与翻译,同时附上了必要的注释、赏析。 1. 春风吹船泛中流:春天的微风轻轻吹动着船只,它在平静的水面上悠然前行。 2. 千岩万壑开沧洲:群山之间,无数的岩石和山谷在春光中逐渐显露。 3. 空林湿翠散晴旭:空旷的森林中,湿润的绿色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 4. 绝顶爽气生清秋:站在山峰之巅,可以感受到秋天特有的清爽气息。 5.
【解析】 1. “题云”:题目为《松九江秀色图方壶画》。“松九江秀色图方壶画”:以松和九江的秀色作为画面主题。“松”:松树,这里指松树的意境。“九江”:江西的九江。“秀色”:美丽的风景。“方壶”:《庄子·逍遥游》:“吾有五枝,独立而无所待,非不托于物也,是故不为苟生,从水火,隐于至岩之中。”后因以“方壶”借指仙境。“图画”:画卷。 2. “渊明柳,太白松”:陶渊明种的柳树,李白种的松树
正月十四日西山感兴久旷山水游,今晨愿无违。 松林收残雨,郊原澹朝晖。 憩涧弄清泚,缘冈陟翠微。 池鱼暖始游,岩花寒尚稀。 高人坐空堂,深竹对岩扉。 山中闻犬吠,谷口见樵归。 心赏适有契,仙游讵能希。 赖此一樽酒,暂然息尘机。 古来朝市间,荣华多是非。 所以首阳士,白首常采薇。 译文: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游览山水了,今天早上我希望能随心所欲地出游。 松林里收集着残余的雨水
题清江碧嶂集追怀清碧杜先生 山中之人号云壑,落日题诗寄溪阁。 示我清江碧嶂诗,开卷清风满寥廓。 忆昨先生林下居,黄花翠竹临阶除。 平生不受天子禄,老向名山空著书。 十年死别如朝暮,一望孤坟泪如雨。 往事悠悠叹逝川,遗编零落俱尘土。 江湖耆旧晚更稀,此卷乃出幽人为。 细书深刻不易得,短咏长歌劳我思。 虞杨范揭名当代,犹敬先生师法在。 祇今馀子徒纷纷,敢以涓流敌沧海。 清庙之瑟朱丝弦,九皋鹤唳声清圆
【注释】 1. 秋山:秋天的山。 2. 天寒草木疏:天气寒冷,草木稀疏。 3. 落日照平野:夕阳照耀在平坦的原野上。 4. 孤云西北驰:孤独的白云向西北飘去。 5. 独鸟东南下:一只独自向南飞去的鸟。 6. 仰聆寒蝉悲:仰望着聆听着寒蝉的哀鸣。 7. 离思何由写:离愁如何抒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离情别绪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秋山、秋色、寒蝉等景象
候刘兰室不至 等待刘兰室(指刘禹锡)不来。 译文:我在等待刘禹锡,可他还没来。 注释:刘禹锡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与作者有很深的友谊。 送君上京师,怀君来武夷 送你(指刘禹锡)上京城,想念你在武夷山。 译文:我送你去京城,心中满是思念你在武夷山。 注释:武夷山在今福建一带,是刘禹锡的故乡,两人曾在这里结下深厚的友谊。 黄花开口向我笑,不肯握手趋东篱 黄花(菊花)对我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题目为《题南山秋色》。 首句“忆昔弱冠心冥顽”描述了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心境。这里,“弱冠”是一个古代的年龄称谓,表示二十岁左右。“冥顽”则意味着当时他的心境非常顽固,不善于变通。 第二句“趋庭侍训溪南山”描绘了诗人小时候在家乡学习的场景。他在家中跟随长辈学习,生活在风景如画的溪山之间。这里的“趋庭”指的是追随父亲,而“训”则是指教导、教育的意思。
【注释】: 白雪歌: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南州:指南方。 山庄:隐居之地。 一点游尘着处无:一点游人足迹无处可寻。着处:留下。 四檐明月连宵有:四座屋檐的明月,整夜照耀着。 琼树:美艳的树木,这里指雪树。 玉蓑:用白玉制成的蓑衣。 清池片石叠寒毡:清冷的水潭、石头,堆起一层层的寒冰褥。 远岫(xiù):远山。疏松:稀疏的松树。排秃帚:像梳子一样的排列。 鸢肩:形容鹤颈高耸。独耸:独自耸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表达了对友人赴京的祝福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五月的海上,高高的南风席卷而来,犹如万斛的龙舟在浩渺的大海里飞驰。蓬莱、方丈两座仙山,仿佛在无边无际的水天一色之中消失不见,只听见那吞没天地、蒸腾日月的巨大波浪在翻滚。居庸关如天门般地进入大海,十二座玉楼直通仙境。仙人居住的楼阁中,龙光、蜃气缭绕迷离,夜看星辰
注释: 窈窕(yǎozǎo):幽深的样子。 云树:指云雾缭绕的树木。 岐路:岔路口,多指通往不同地方的路。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云树和故乡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首句“窈窕川谷静”,用词精准地描绘了平川谷地的宁静景象。这里的“静”字,传达出一种平和、安详的氛围。 “苍茫云树深”,诗人将视线投向天空,只见云层密布,树木参天,给人一种深远而广阔的感觉
注释: 平川开远景,倦客忆先庐。 数里闲云在,东风过雨初。 译文: 广阔的平原展开远方景色,我厌倦了旅途中的生活而怀念起我的旧居。 几里的闲云飘荡在空中,春风和雨水刚刚过去。 赏析: 此诗首句“平川开远景”点出了诗人所见之景是平川,并且平川上已经展现出了远处的景色,为下面的内容做了铺垫。第二句“倦客忆先庐”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已厌倦了旅途生活,思念起了自己的老居。这种情感的转变
【注释】: 1. 秋色映琅玕:秋天的景色照耀着竹节。 2. 青青共岁寒: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它和岁寒相伴。 3. 过庭山月白:山间月光清澈明亮。 4. 留影易栖鸾:留下影像容易栖息的鸾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景。首句写秋色照耀下,青翠的竹子与寒冷的岁月相伴而生。次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四季常绿的特点,与岁寒相伴。第三句描写了山间的月光清澈透明,照在竹林中
注释:桃花盛开,双雀在花间嬉戏,最能让人感到愉悦,这是因为有高明的工匠用画笔描绘出了它们真实的形象。双雀在花枝上双栖,似乎在无尽的思念中长占一枝春色。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桃花双雀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之情。诗中的“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双雀”则是春天的象征之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双雀的生动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花丛之中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隐者在山中伐木归家的情景。首句“野桥横涧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色。次句“茅屋傍林微”,点明地点和时间,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句“隐者无寻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末句“春山伐木归”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诗人对隐者归家的欣喜之情。 【答案】 ①“野桥横涧浅”:野村小桥横跨着溪流,溪水不宽。②“茅屋傍林微”:茅舍靠近树林,十分幽静。③“隐者无寻处”
注释: 方方壶画垂纶意——方方壶:指酒器。画垂纶,即画鱼。 渔父空头白,生涯一舸微。渔父:指打鱼的老头。空头白:白发苍苍。生涯一舸微:生活清贫。 欲浮沧海去,又逐暮潮归。欲浮沧海去:想乘船到海上去。又逐暮潮归:又随着傍晚的潮水返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渔父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渔父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首句“方方壶画垂纶意”,直接点明了主题,即酒器中的鱼画和渔父的生活。这两句通过描绘渔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