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敢叹卧如弓,起傍残炉榾柮红。
童子偶看门外白,谁将琼玖赈诗穷。
【注释】:
夜寒:夜晚寒冷。
敢叹:怎敢感叹。
卧如弓:形容身体僵硬,不能动弹。
傍:靠近。
榾柮红:点燃了的炭火。
童子:童仆或仆人。
白:指雪。
琼玖:美玉。
赈诗穷:指救济贫困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是其“和云松雪”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一个冬夜,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身体僵硬不能动弹,只能躺在冰冷的床榻上,看着门外飘洒的大雪,内心感慨万千。此时,一个童仆偶然发现门外的大雪,于是点燃了炭火取暖,而诗人则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夜寒敢叹卧如弓”一句,诗人用“敢叹”一词,表达了他对当前环境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这里的“夜寒”二字,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敢叹”一词,则表明了诗人的无奈和痛苦。而“卧如弓”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他因寒冷而身体僵硬、无法动弹的状态。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深深的情感。
“起傍残炉榾柮红”一句,诗人描绘了自己起身后的情景。这里,“残炉”指的是已经熄灭的火炉,象征着温暖;而“榾柮红”则是将火炉重新点燃的动作。诗人在这一句中,不仅描绘出了火炉的温暖,更通过“起傍”一词,巧妙地将自身与火炉相联系,表达了自己对温暖的渴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寒冷环境中,对温暖的强烈需求和追求。
“童子偶看门外白”一句,诗人用“童子”一词,引入了一个新的角色——童子。这个童子偶然发现门外的大雪,于是点燃了炭火以取暖。而诗人则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里的“童子”并非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童子的出现,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生动和趣味,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谁将琼玖赈诗穷”一句,诗人再次运用了“谁将”一词,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里的“琼玖”指的是珍贵的美玉,象征着财富和地位;而“赈诗穷”则是救济贫苦之人的行为。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是谁将宝贵的美玉送给了贫苦之人?这个问题既是对现实的讽刺,也是对诗人自身的自问自答。诗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贫苦之人的同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