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转逢孤寺,庭荒起暮烟。
石堂惟有壁,松树不知年。
劫火关尘世,名香断胜缘。
登临霜草地,想像雨花天。
何处飞驯鸽,无由见老禅。
梵音泉自落,法镜月空悬。
净土还如此,浮生重惘然。
门前车马客,谁复问青莲。
石佛废寺
峡转逢孤寺,庭荒起暮烟。
石堂惟有壁,松树不知年。
劫火关尘世,名香断胜缘。
登临霜草地,想像雨花天。
何处飞驯鸽,无由见老禅。
梵音泉自落,法镜月空悬。
净土还如此,浮生重惘然。
门前车马客,谁复问青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废弃的寺院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感慨以及对佛法的向往。
石佛废寺
峡转逢孤寺,庭荒起暮烟。
石堂惟有壁,松树不知年。
第一句写诗人在峡谷中遇到一座孤寂的寺院,庭院荒芜,烟雾升起。第二句描述院内只有一堵石壁,而松树也显得苍老而无人知晓它们的年龄。
劫火关尘世,名香断胜缘。
第三、四句表达诗人对尘世的无奈,以及佛教中的名香(比喻美好的事物)无法继续维持其美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希望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
登临霜草地,想像雨花天。
第五、六句写诗人站在霜冻的草地上,想象着天空中飘洒的雨花。这里的“霜地”和“雨花”都是象征性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何处飞驯鸽,无由见老禅。
第七、八句写诗人看到一群飞鸽在空中盘旋,却无法见到一位老禅僧。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出家为僧的愿望。
梵音泉自落,法镜月空悬。
第九、十句写寺庙中的梵音泉水自落,法轮高悬在天空中,象征着佛法的永恒。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净土还如此,浮生重惘然。
第十一、十二句写虽然净土依然存在,但浮生却让人感到迷茫。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的感慨。
门前车马客,谁复问青莲。
最后两句写诗人站在门前,看到来往的车马客们,心中不禁感叹:又有谁能像青莲居士那样超脱世事呢?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名利之徒的不屑和对真正修行者的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