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待重九,风雨恐相妨。
预约来金地,迟留坐石床。
一樽乘野兴,同赋揽秋光。
天迥云全白,山空树半黄。
风声寒飒沓,日色晚苍茫。
老病偏多感,跻攀且自强。
片言干气象,千载见文章。
海右诸名士,深知谢客狂。

九月七日游佛山同薛子乔阎达夫许克之赋得黄字

登高待重九,风雨恐相妨。

预约来金地,迟留坐石床。

一樽乘野兴,同赋揽秋光。

天迥云全白,山空树半黄。

风声寒飒沓,日色晚苍茫。

老病偏多感,跻攀且自强。

片言干气象,千载见文章。

海右诸名士,深知谢客狂。

【注释】

九月七日:指重阳节的第一天。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佛:佛教徒称佛陀为佛。

薛子乔:诗人的好友。阎达夫:诗人的朋友。

许克之:诗人的朋友。

“黄”:《易经·序卦》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礼记·中庸》有“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大道。”这里的“黄”是指自然景象。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重阳佳节登高望远,与友人饮酒赏景,抒发感慨之情。

开头两句“登高待重九,风雨恐相妨”,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原因:“重九”即重阳节,古人认为这天阳气最盛,万物皆能承受其威而得以生长、成熟。“登高”则是为了避邪。“恐相妨”是说担心风雨会阻挠他观赏秋景的心情。

三、四句“预约来金地,迟留坐石床”,点明地点和行动:“金地”是诗人预先约定的赏秋之地。“迟留坐石床”则表明自己因久候而坐于石床上,久久不愿离去的意思。

五、六句“一樽乘野兴,同赋揽秋光”,描写诗人和朋友们饮酒作诗的情景:“野兴”指野外的兴致,也即作者在郊外登山赏景时所激发出来的兴致。“揽秋光”则指观赏秋天的景色。

七、八句“天迥云全白,山空树半黄”,写所见之景:“天迥云全白”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全部变成白色,显得十分清澈;“山空树半黄”则是说由于山中林木稀疏,阳光只能透过树叶照在半山腰上,呈现出一半的黄色。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副秋高气爽的美景。

接下来的四句“风声寒飒沓,日色晚苍茫”,“飒沓”形容声音疾速连续不断,这里用来形容秋风的劲吹;“苍茫”指天色昏暗。这两句诗写出了天气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觉。

接下来“老病偏多感,跻攀且自强”,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身体不佳而感到有些伤感,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登山赏秋的活动。“跻攀”即攀登,表示诗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努力向上攀登,不肯落后。

最后两句“片言干气象,千载见文章”,“片言”指的是短短几句话或一句话,“干气象”是说这几句话足以概括整个自然界的景象。“千载见文章”则是指这句话能够流传千古,成为不朽之作。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谦虚好学的精神,认为自己的诗句只是略表自己的一点感受而已,而真正的诗歌却要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才能被人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美好事物、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