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骖邺下忆当时,一夕论文识面迟。
别后春花谁共赋,望中秋雁漫相思。
青山自合陶潜醉,白首才逢鲍叔知。
騄駬故怜筋力远,凤凰宁恃羽毛奇。
独嗟岁月疏书札,偶向风尘倒接罹。
古剑通灵堪自佩,明珠投暗岂无疑。
天南旧侣同怀抱,海内词人各路岐。
莫道云霞多变幻,建安风雅定吾师。

【注释】

①停骖:停下车马。邺下:指邺城,在今河北临漳西。

②一夕:一天之内。论文:指与李吏部(名不详)讨论学问。识面:认识对方。

③谁共赋:没有人与我同赏春花。

④望中秋雁:望着秋天的南归大雁。漫相思:空自思恋。

⑤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

⑥鲍叔:春秋时鲍叔牙,齐国贤相,曾推荐管仲为相。

⑦騄駬:古代名马良骥。

⑧凤凰:传说中鸟王。宁恃羽毛奇:难道只凭羽毛而高飞吗?

⑨建安:指三国魏代著名文学家曹植,因封武始侯,又号陈王。建安风雅:指建安时期的诗风。

⑩天南:这里泛指南方。旧侣:旧日的朋友。

⑪云霞:喻世事多变,变幻莫测。

⑫建安风雅:指曹氏父子所倡导的“建安风雅”。

⑬路岐:道路分歧。

⑭莫道:不要以为。云霞多变幻:比喻世事多变化。

⑮建安风雅定吾师:指我以建安风雅为楷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寄给时任吏部员外郎的李元亮的一首酬答之作。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秋,李白在洛阳时,应秘书监崔宗之邀请,赴宴赋诗。当时李元亮正在长安任官,二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作此诗以答谢李元亮的盛情。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之情。

首联“停骖邺下忆当时,一夕论文识面迟。”写诗人在邺城停留时回忆起与李元亮的相识,以及他们之间的一次深夜长谈。邺城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是汉、魏以来的重要历史城市。这里原是东汉末年曹操和其子曹丕建立魏国的地方。因此,邺城有“天下第一雄都”之称。

颔联“别后春花谁共赋,望中秋月漫相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孤独寂寞之感。诗人想象着春天里无人与他一同欣赏盛开的花海,而只能在中秋时节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独自感慨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颈联“青山自合陶潜醉,白首才逢鲍叔知。”则是对好友李元亮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的表达。诗人将自己比作古人陶渊明,表示自己愿意像陶渊明那样隐逸山林;将好友比作古代贤者鲍叔牙,表示自己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尾联“独嗟岁月疏书札,偶向风尘倒接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诗人感叹自己与友人虽然有着深厚的友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的联系却逐渐淡薄了起来。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友情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