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晴沙玉一坡,孤舟斜日奈愁何。
白头宋玉偏能赋,红袖吴姬最善歌。
笠泽溟烟连浦树,惠山寒翠湿渔蓑。
伤心一带梁溪水,添得征人别泪多。
【注释】 梁溪:今江苏无锡一带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的场景,雪后晴沙一色玉,斜阳映照下,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心中愁绪难解;颔联写友人宋玉善于赋文、吴姬善唱歌舞,为别离增添了几分伤感;颈联以惠山寒翠、渔蓑连江水来渲染离别的氛围;尾联以伤心的梁溪水和征人的眼泪,点明离别之痛。全诗情韵悠长,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雪后晴沙玉一坡,孤舟斜日奈愁何。
白头宋玉偏能赋,红袖吴姬最善歌。
笠泽溟烟连浦树,惠山寒翠湿渔蓑。
伤心一带梁溪水,添得征人别泪多。
【注释】 梁溪:今江苏无锡一带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的场景,雪后晴沙一色玉,斜阳映照下,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心中愁绪难解;颔联写友人宋玉善于赋文、吴姬善唱歌舞,为别离增添了几分伤感;颈联以惠山寒翠、渔蓑连江水来渲染离别的氛围;尾联以伤心的梁溪水和征人的眼泪,点明离别之痛。全诗情韵悠长,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律。首联写景,颔联写钟声花气,颈联写鸡犬桃源,尾联写游赏忘身。全诗以“游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译文: 从西城外走出,烟霞隔绝尘世喧嚣。 晨钟响起三竺寺,春意盈溢六桥边。 鸡鸣犬吠桃花源中,笙歌四起阆苑宾朋欢聚。 偶然来到此地游玩观赏,忘却官场的名利纷争。 【注释】 西出江外:指杭州西湖。西出:从西面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观点和作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按要求赏析诗歌”,答题时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宿雨初收见两峰”是说雨后的山色格外秀美,“湖光如练泻晴空”是说湖水像一条白练倾泻在晴朗的天空之中。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见之景色,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是一首咏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的诗。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和赏析: - 纤云扫迹浪花收,塔影亭亭引碧流。 - “纤云”指的是轻薄的云朵,“扫迹”意味着云彩飘过,留下痕迹。“浪花收”形容湖水因云的飘过而平静下来。“塔影亭亭”形容亭子的塔影挺拔,“引碧流”表示塔影映在湖面上,如同指引着一条碧绿的流水。 - 译文:“轻薄的云朵飘过留下痕迹,湖水因云的飘过而平静
雷峰夕照 宜雨宜晴晚更宜,西湖端可比西施。 霞穿楼阁红光绕,云卷笙歌逸韵随。 山紫翠中樵唱远,树苍黄外马归迟。 何人解画潇湘景,并与渔村作二奇。 注释: 宜雨宜晴晚更宜:天气宜人的景色更加迷人。 西湖端可比西施:西湖的美景可以和古代美女西施相提并论。 霞穿楼阁红光绕:晚霞穿透了楼阁,红光环绕。 云卷笙歌逸韵随:云彩卷起,笙歌飘荡,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 山紫翠中樵唱远:山色青翠之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西湖景十首·其十断桥残雪》。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断桥残雪 醉里曾登白玉梯,东风吹暖又成泥。 玉腰螮蝀垂天阔,银色楼台夹岸迷。 九井晴添新水活,两峰浓压宿云低。 冲寒为问梅花信,十里银沙印马蹄。 注释: 1. 醉里曾登白玉梯:在醉意中我曾登上过那座白玉般的阶梯。这里用“白玉梯”来形容台阶的洁白与精致。 2. 东风吹暖又成泥:东风拂面
西湖景十首 其二 柳浪闻莺 雨后翻空一派青,苏公堤畔系鱼舲。 只藏莺鸟春声滑,不起鱼龙夜气腥。 游子爱闻停玉勒,佳人倦听倚银屏。 待看三月歌喉老,又见浮波絮作萍。 注释: 1. 柳浪闻莺:指西湖边的柳树如波浪一般随风摇曳,春天的莺鸟在枝头啼鸣的景象。 2. 青:绿色。形容雨后的天空和湖水都显得异常清澈。 3. 苏公堤:位于杭州西湖的一段堤坝,因唐代刺史苏东坡(苏询)而命名。 4. 鱼舲
【注释】 1. 空海:唐代僧人,日本留学中国,归国后成为日本佛教真言宗(即密宗)的始祖。公元774年(唐天宝十三载),应唐玄宗之请,东渡日本传授密教。 2. 夫椒:在今江苏常熟县东南。 3. 定起:指佛经。 4. 三竺:指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韬光寺等。 5. 太湖船: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湖泊之一。太湖上的船只,泛指往来于湖上的船只。 6.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西湖景十首》中的第7首。全诗如下: > 平湖秋月(平湖秋夜,月光映照在平静的湖面上) > > 曾向湖堤夜叩舷,爱看波影弄婵娟。 > > 一尘不动天连水,万籁无声客在船。 > > 赤壁未醒元鹤梦,骊宫偏恼老龙眠。 > > 朗吟玉塔微澜句,长笑凌空气浩然。 注释与赏析: 1. 平湖秋月:描述的是夜晚时分,西湖上的景色。湖水平静如镜,月光洒在湖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句原文: 湖上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阴浓。 微翻荇带彩千尺,乱跃萍星翠几重。 注释: - 湖上春来水拍空:形容湖水清澈,春天的波光在水面上反射出空灵的景象。 - 桃花浪暖柳阴浓:描绘了桃花盛开时的美景,以及温暖的春风和茂密的柳树形成的浓密阴影。 - 微翻荇带彩千尺:描述水底荇带轻轻起伏,色彩斑斓如同千尺长的彩带。 - 乱跃萍星翠几重:形容水中的萍叶随着水流的波动而跳动
【注释】 屹立亭亭入杳冥:亭亭,高耸的样子。杳冥,深奥幽深的天地之间。 势雄南北气凭陵:凭陵,依凭、凭借。气势雄伟,能左右南北的大势。 玉簪拔地三千仞:玉簪,即仙剑。拔地三千仞,形容山峰极高。 宝盖撑空一七层:撑,支撑。宝盖,即伞盖。一七层,指伞盖层层叠叠。形容山峰如伞盖般高大。 天远不闻风外铎:铎,古代的一种乐器。天远,指天空广阔。风外铎,指风声传不到远处。形容山峰之高,使风声不能到达远处。
寄刘士亨 一树樱桃鸟啄残,麦秋天气尚轻寒。 蚕登曲箔桑初尽,燕补新巢土未干。 囊里古方闲自检,镜中华发老羞看。 花时不共刘郎醉,辜负东家芍药阑。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聂大年的杰作,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与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无法把握的无奈。 首联“一树樱桃鸟啄残,麦秋天气尚轻寒”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释义: 春天的树木和花雾环绕着苏堤,远处的楼阁在薄雾中显得模糊不清,仿佛被云雾遮掩了半边。 译文: Trees and flowers enshroud the Su Causeway, half-obscured by haze. 2. "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 释义: 三座佛寺(通常指灵隐寺、法喜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锡山饮友人楼中临别赠以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饯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人的祝福。 第一联“小楼烧烛了残棋,是我孤舟欲发时。”写送别之情。诗人在友人小楼饮酒作乐,两人对弈至深夜。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在小楼上的欢聚,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把送别的场面写得如此生动,可见他对朋友之深。
题画瓜 翠实离离引蔓秋,西风凉露满林丘。东门尚有闲田地,千载无人说故侯。 注释:翠绿的果实在秋天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藤蔓随着秋风轻轻摇曳,清凉的露水洒满了整个树林和丘陵。在东门附近还有闲置的土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在那里种植瓜类了。尽管千年之久,也没有人提及那些昔日的故侯,他们曾经在这里享受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首句“翠实离离引蔓秋”
注释:缓着马缰,骑着青鬃骏马,踏过柔软的沙地,走过画桥和烟雾缭绕的树木,酒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玉楼上的人已经沉醉在东风拂面的春日里,高卷红帘欣赏杏花盛开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傍晚的景色。诗人骑马经过软沙、画桥、烟树、酒旗,最后来到了玉楼。玉楼上的人已经在春风中陶醉了,高卷红帘欣赏杏花盛开。整首诗色彩丰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色的写景诗,从字面上看,写的是夏日景色。全诗共四句,前三句是实写,第四句是诗人想象中的虚写。 “高亭暑夜景相和,凉月絺衣挂薜萝。”首二句写景。高高的亭子下,夏夜的景色互相映衬,清凉的月光下,穿着葛衣的人在攀缘着薜荔和萝藤。这两句写夏日的高亭,用“暑”字点出夏天的天气炎热。用“凉月”二字,既写出了夏天白天炎热夜晚凉爽的特点,又暗示出此时为农历六月间,因为只有到了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