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滴沥转淋铃,久旱枯条尽欲青。
五石恍攒云外出,半池疑杂涧中听。
间支藤枕聊高卧,静掩柴扉且密扃。
世事纷纭都不管,床头止有太玄经。
诗句解析
第1句:“五石斋听雨”
- 注释: “五石斋”可能是指一个用于收藏或观赏石头的场所,也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的书房或者某个特定环境。在这里,“听雨”表明这是在雨天的情景下进行的观察或思考。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听雨场景,通过“五石斋”,读者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静谧氛围的空间。
第2句:“雨声滴沥转淋铃”
- 注释: 雨声滴落的声音如同铃声,形象地描绘了雨声清脆悦耳的特点。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听觉描写,增强了诗的生动性,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雨点打在瓦上的声音。
第3句:“久旱枯条尽欲青”
- 注释: 描述了一种干旱环境下植物生长的状态,暗示长时间的干旱使得植物快要变绿。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雨后植物的生机勃勃和干旱环境的枯萎,突出了雨水的重要和及时。
第4句:“五石恍攒云外出”
- 注释: “五石”可能指的是书房里的几块大石,用来摆放书籍或其他物件;“攒”是聚集的意思。这里表达了石头似乎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高远、清冷的感觉。
- 赏析: 这句话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把自然景观和文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第5句:“半池疑杂涧中听”
- 注释: “半池”指的是池塘的一半,“杂”是形容声音多样混杂之意。这句诗描绘了水声与雨声交织的场景,给人一种听觉上的盛宴。
- 赏析: 通过对声音的细致描述,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复杂的听觉体验,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声音的世界之中。
第6句:“间支藤枕聊高卧,静掩柴扉且密扃”
- 注释: “间支”意为中间支取,这里可能指诗人用藤制枕头休息;“高卧”表示躺得比较高,可能是为了避雨或者寻求凉快。“密扃”意为紧紧关闭门窗,以阻挡外界的干扰。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雨天寻找庇护所的行为,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第7句:“世事纷纭都不管,床头止有太玄经”
- 注释: “世事纷纭”指世间的纷扰和复杂;“太玄经”可能是指道家经典《太玄经》。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生活的态度。
- 赏析: 最后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他选择了通过阅读和思考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译文:
在五石斋听雨,听着雨声滴滴作响,如同淋铃一般清晰悦耳。在长久干旱的环境中,干枯的树木也似乎要变绿了。想象着五石斋外的云层仿佛汇聚而来,我躺在半池边聆听着涧中的流水声。用藤制的枕头倚靠在高处,静静掩上门扉,隔绝了一切外界的嘈杂。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纷乱,我只关心床头的那本《太玄经》。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听雨空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于尘世喧嚣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通过雨声、植物、石头等元素,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