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春已暮,莺燕喜相酬。
丝竹虽乏响,雅歌亦悠悠。
彭殇诚妄语,俯仰谁能谋。
至今怀妙笔,犹复见风流。
兰亭诗
兰亭春已暮,莺燕喜相酬。
丝竹虽乏响,雅歌亦悠悠。
彭殇诚妄语,俯仰谁能谋。
至今怀妙笔,犹复见风流。
译文:
兰亭的春天已经过去,莺鸟和燕子相互酬唱。
虽然丝竹乐器的声音不够动听,但是高雅的歌声却悠扬。
彭祖和殇子的寿命长短是虚假的,人的生死无常无法预测。
然而我仍然怀念那美妙的笔墨,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风流。
注释:
- 兰亭:位于今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所在地。
- 春已暮:春天已经过去,暮指日落时分。
- 莺燕喜相酬:鸟儿和燕子在春天里欢快地互相歌唱、嬉戏。
- 丝竹:古代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总称。
- 乏响:声音缺乏美感或响亮。
- 雅歌:高雅的音乐或诗歌。
- 彭殇:指长寿和短命的人或事。
- 俯仰:指看问题的角度和态度。
- 妙笔:指高超的书法技巧。
- 风流:文采风流,才华横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兰亭春日的景象和对古人风骨的评价。首联写春日已暮,莺燕欢歌。颔联转折,指出尽管丝竹声缺,但雅致的歌曲依然悠扬。颈联议论,指出“彭殇”之说无实,人之生死难以预知。尾联回到艺术欣赏,表达自己对美好书法作品的喜爱与怀念。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文人风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