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讣新随塞雁回,哲人云逝重堪哀。
膏肓病入诚难治,松桧霜飘却易摧。
无复香山遗故老,还从桂籍见清才。
铭题宗伯如椽笔,耿耿文光烛夜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注释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最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首诗首联“音讣新随塞雁回,哲人云逝重堪哀。”“音讣”是指讣告,即死讯;“新随塞雁回”是说袁隐君去世的消息像飞回的北雁一样迅速传开(音讣)。颔联“膏肓病入诚难治,松桧霜飘却易摧。”膏肓:指心脏上横膈膜上的病,比喻疾病严重到无法医治。“霜飘”是说树被霜打后叶子凋落,比喻人年老体衰。颈联“无复香山遗故老,还从桂籍见清才。”香山:这里泛指有学问的人,也代指诗人自己。“桂籍”指的是科举时代用木刻版印制的名册。“见”字的意思是“看见”,这两句是说,没有再见到像袁隐君那样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无复香山遗故老),但是还能在《清才录》中看到袁隐君的名字(还从桂籍见清才)。尾联“铭题宗伯如椽笔,耿耿文光烛夜台。”铭题:“这是给袁隐君写的墓志铭。”宗伯:指太常博士,掌管礼仪,这里泛指官职或地位。如椽笔:形容文笔锐利,能够写出大文章。耿耿:光明的样子。文光烛夜台:意思是说文采照耀着夜晚的平台,形容诗文流传之广。

【答案】

①音讣:死信,即噩耗;

②新随:迅速传遍;

③哲人:贤者;

④重堪:又堪;

⑤膏肓:心脏上横膈膜上的病,比喻疾病严重到无法医治;

⑥松桧:松柏,常青不老的树木;

⑦无复:不再;

⑧香山:指有学问的人;

⑨清才:才智高超的人。

赏析:①此诗为悼念友人而作,抒发了作者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以“音讣”、“新随”、“哲人”三组意象起兴,将亡友的离世消息迅速传播于四方,表达了对亡友的哀悼之情。

②“霜飘”与“云逝”相映,既写出人老体弱,又表现了对亡友的无限惋惜。

③“无复”“尚能”前后照应,既写出自己对亡友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自己对亡友才华的认可。

④结尾两联化用典故表达哀伤之情。前半部分写袁隐君的文学成就,后半部写其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