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郎渡头浪拍拍,小孤江心势仡仡。
龙口吞天骑二妃,飙轮电驰喧河伯。
洪涛怒溅彩霞湿,洄流倒卷琉璃碧。
妆台落影夹长镜,鸬鹚拖鱼上岩石。
腥风忽起呜呜声,一片江云如泻墨。
欲泊扁舟不可前,庵僧引缆度危级。
青林迂径曲朱阑,魂绕断崖疑兜率。
肃然敛虑万情忘,怪杀征帆名利客。
【注释】1.彭郎:即彭祖,传说为尧帝的大臣。渡头:江边渡口;浪拍拍:波涛拍击声。2.小孤山:在江西九江市西南,因形似独鹤而得名。3.势仡仡:高耸的样子。4.龙口:指小孤山。5.骑二妃:传说中西王母有两位女仙,一名瑶姬,一名女几,她们乘白龙飞升时,被二妃追赶不上,遂化为小孤山。6.飙轮:疾驶的车辆。7.河伯:黄河神。8.洪涛怒溅:形容波浪翻腾汹涌。9.琉璃碧:青色透明的湖面。10.妆台:镜子。11.鸬鹚(núcí):水鸟名,俗称老鹰。12.拖鱼上岩石:形容鱼儿跳跃着在石头间游动。13.腥风忽起:突然刮起一股腥风。14.泻墨:像泼墨一样。15.扁舟:船身扁平的船。16.危级:危险的台阶。17.庵僧:小孤山上的和尚。18.迂径曲朱阑:弯曲的小径上覆盖着红色的栏杆。19.兜率:佛教名词,指兜率天宫或兜率菩萨。20.肃然敛虑:神态庄严而心绪宁静。21.万情忘:所有的心情都被忘却了。22.怪杀:真奇怪。
【赏析】这是一首写小孤山景色的诗。诗人从正面和侧面描写,描绘出小孤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自然风光,以及渔民们驾着扁舟在小孤山上下往返捕鱼的情景。全诗意境雄浑壮阔,笔力遒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首联“彭郎渡头浪拍拍,小孤江心势仡仡。”彭郎即彭祖,相传是尧帝的大臣,他渡江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这里用彭祖作比兴,说明江流湍急,波涛汹涌。小孤山位于长江中流,地势险要。“势仡仡”,形容山势高峻。“龙口吞天”、“骑二妃”两句,运用神话传说来表现小孤山的雄伟壮丽。相传小孤山是西王母的两位侍者,名叫瑶姬与女几,她们乘坐的白龙升天时,被二妃追赶不及而化为山峰。又传说西王母有两个玉女骑着两条蛟龙,在升天时被二妃追上,也化为小孤山。这些神奇的故事增添了小孤山的神秘气氛。“飙轮电驰喧河伯”,形容船只如疾风般行驶,河水激荡,发出喧哗之声。这一句既写出了小孤山地势险要的特点,又表现出江水奔腾不息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颔联“洪涛怒溅彩霞湿,洄流倒卷琉璃碧。”这两句描写了小孤山周围的水色。“洪涛怒溅”形象地写出了江水汹涌澎湃、浪花四溅的情景;“彩霞湿”则写出了江边的景色美丽迷人;“洄流倒卷”描绘江水曲折回旋、波光粼粼的美景。“琉璃碧”则写出了江水清澈碧绿的颜色。这几句诗通过对小孤山周围水色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小孤山的美丽景色和小孤山周围的宏伟气势。
颈联“妆台落影夹长镜,鸬鹚拖鱼上岩石。”这两句描写了渔民们驾船捕鱼的情景。“妆台”指船上的装饰物;“长镜”则是指船上用来照明的工具。“鸬鹚拖鱼”则是说渔民们正在用鸬鹚捕鱼。“上岩石”则是指渔船在岩石之间上下穿梭。这两句诗通过对渔民们捕鱼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小孤山附近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勤劳精神。
尾联“腥风忽起呜呜声,一片江云如泻墨。”“腥风忽起”形容忽然刮起了一股腥味扑鼻的大风;“呜呜呜”则是形容风声呼啸。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小孤山周围的环境气氛。“一片江云如泻墨”,则将江面上云雾缭绕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几句诗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壮美,还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展现了小孤山的雄伟壮丽和小孤山周围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