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碧山,扶桑有碧山。碧山碧山随处有,是何人合栖其间。
上人何年辞海峤,每望白云东向笑。松枝西指月苍凉,岁晚天寒翠蛟叫。
有佛处,不得住,草堂更在云深处。碧山县知不负吾,一锡凌空窅然去。

这首诗以碧山草堂为题,描述了一位僧人的离去。诗人通过对碧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中国有碧山,扶桑有碧山。”是诗人对碧山的赞美。这里的“碧山”既指中国的碧山,也借指僧人居住的地方。“扶桑”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所乘之车,这里用来比喻佛教圣地。

第二句“碧山碧山随处有,是何人合栖其间。”是诗人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这里的“何人”指的是僧人,他们选择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修行。

第三句“上人何年辞海峤,每望白云东向笑。”是诗人对上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上人”指的是那位僧人,他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但是每当他看到白云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过去,并露出微笑。

接下来四句主要描写了上人的行囊和离开的场景,以及他离去后留给人们的遗憾。这里的“松枝西指月苍凉,岁晚天寒翠蛟叫。”是对上人离去后,留下的草堂景象的描述。这里的“苍凉”表示上人的离去令人感到悲伤,而“翠蛟叫”则形容了草堂周围的自然环境。

最后两句“有佛处,不得住,草堂更在云深处。碧山县知不负吾,一锡凌空窅然去。”是诗人对上人的离世表示惋惜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圣地的期望。这里的“有佛处”指的是那些有佛法的地方,而“草堂更在云深处”则表达了他对于上人所留下的遗物——草堂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碧山的景色和上人的离世,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怀念之情和他的期望。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