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如欲诉,侧首听鸣砧。
影只月常照,力微风易侵。
祸深曾作字,愁绝少知音。
久矣云霄黯,何须寄上林。

【注释】

①四首:指诗中有四首。庭前孤雁:庭前有一只孤单的雁。庭前:庭院中,庭院前面;雁:鸿雁,鸟名;四首:指诗中有四首。

②“仰天”句:仰头向天好像想向天诉说。如欲诉:好像要诉说。

③“侧首”句:侧着头听那砧上的声音。侧首:侧着脑袋。听鸣砧:听见那打铁的人在敲打铁砧的声音(表示听到砧声)。

④影只月常照:只有的影子常常被月亮照亮。影只:只有的影子。月常照:月亮经常照着它。

⑤力微风易侵:力量微小容易被风吹到。力微:力量微小。

⑥祸深曾作字:灾难深重,曾经做过文字。祸深:灾难深重。曾作字:曾经做过文字。

⑦愁绝少知音:悲伤极了,很少有知己的朋友能了解它。无知音:没有知己的朋友能了解它。

⑧久矣云霄黯:已经很久了,天空显得昏暗。久矣:很久了。云霄:天上。黯:昏暗。

⑨何须寄上林:何必去寄往皇家园林呢?上林:皇家园林。

【赏析】

《庭前孤雁》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组诗共四首,每首都写孤雁的处境、心情和遭遇,借以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第一首诗,写孤雁仰天长叫的样子,好像在诉说自己的遭遇。第二首诗,写孤雁侧着头部,听着那铁砧敲出的声音,仿佛是在倾听什么。第三首诗,写孤雁的影子总是被月光照耀着,而它的翅膀却很容易被风吹到。第四首诗,写孤雁的遭遇太惨苦了,曾经做过文字,但却没有知己的朋友能了解它。最后两句,写孤雁已经很久没有飞向高处了,天空显得昏暗起来。末句用反诘的语气,说明孤雁没有必要去寄身于皇家的园林。

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