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作有情别,此日河桥泪欲垂。
共是异乡愁独往,非关绕树叹无枝。
因君马上临岐句,添我山中静夜思。
衰病况兼寒雪重,春来杖屦未须期。

【注释】

诸公:这里指友人。余:我。出郊:送别。心公诗:指朋友王守的诗。赋:诗的一种形式,即“古诗十九首”。先成赋和:王守的诗已经写成,并附和我的诗作。

【赏析】

这首五古是诗人在一次与友别时的即兴之作。全诗四句,每句都饱含着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起句以景衬情,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他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偏偏要写离别时的心情,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诗人对友人真挚情感的真实写照(此日河桥泪欲垂)。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泪欲垂”这一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第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感情。他们虽然同在异乡,但诗人并不孤独。因为,他的友人王守也正在异乡,所以诗人并不觉得孤单。这句诗中,“共是异乡愁独往”,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它既表达了诗人对王守的深厚情谊,同时又表现了自己不愿因离别而产生孤独感的思想感情。

第三句紧承第二句,从对方着笔,进一步写自己的感受。“非关绕树叹无枝”,是说即使没有王守在身边陪伴自己,也不会感到孤独。这句诗中的“叹”,既表明了自己的无奈心情,又表现了自己对王守的依恋之情。

第四句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因君马上临岐句”,是说诗人因为王守将要离他远行而感到惆怅不安。这里的“因”,既可以理解为原因,也可以理解为原因的结果。诗人用一个“临”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王守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而“添我山中静夜思”,则是诗人想象王守离开后的情景,他想象自己在山中独自生活时,会常常想起王守的。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全文的升华。“衰病况兼寒雪重,春来杖屦未须期。”是说诗人自己身体不好,加之寒冷的冬天和飞雪的天气,更增添了他的孤独感。但是,春天来了,他也会重新振作起来的。这里,诗人用“杖屦”一词,既写出了自己的体弱多病,又写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译文】

平生从不轻易道别,今天送别朋友在黄河桥边泪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们都是异地为生的人,各自怀念远方的家乡;你我不同,并非因为你没有枝干。

因为你马上要告别,我才写了这首诗送给你;因为我在山中静夜里想你,才写下了这四句诗。

现在疾病缠身,加上寒冷和大雪,春天来临时拄棍行走的日子还未到来呢。

【评解】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与友人相别的地点是黄河桥头,时间是冬末春早之际。此诗以“泪欲垂”开头,以“杖屦未须期”收尾,中间四句,一气呵成,情景交融。诗人与友人虽身处异地,但却彼此牵挂,互有思念。尤其是最后两句,将诗人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全诗以“河桥”为题,紧扣送别之题,抒发离情别绪。诗人首先描写眼前送别的情景:河水波涛滚滚,桥头上行人稀少,只有诗人一人站在桥头。面对这凄凉的景象,诗人不禁想到自己与王守一样的处境,两人都是异乡为客,都是怀着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来到异地的。因此,诗人感叹:“此日河桥泪欲垂。”接着,诗人又联想到王守马上就要离开了自己。诗人写道:“共是异乡愁独往,非关绕树叹无枝。”“共是”说明两人都在异乡,“愁独往”则说明两人都怀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于,王守虽然思念家乡,但并不因为思念家乡而无枝可依;相反,自己因为思念家乡,反而更加悲伤、更加孤独。于是,诗人发出了感慨:“非关绕树叹无枝。”

诗人又由王守的离去想到了自己的孤独。王守马上要走了,自己只能在这里等待他的到来;而自己现在的身体又这么差,恐怕等到王守回来的时候自己已经走不动路了。于是,诗人发出了感慨:“因君马上临岐句,添我山中静夜思。”这里,诗人用了“因”这个字,表示自己之所以写这首诗送给王守,是因为王守马上就要走了。而“静夜思”,则是指自己一个人在山中寂静的夜晚思念王守的情景。(静夜)

诗人又想到了春天的到来。虽然自己现在还不能拄着拐杖走路,但春天总会来临的。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自己一定会回到王守身边来的。所以,诗人发出了感慨:“衰病况兼寒雪重,春来杖屦未须期。”这里,诗人用了一个“衰”字来形容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期盼。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而又意蕴丰富。特别是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此外,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时,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和人生感悟,使整首诗更加深刻、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