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传一骑到江干,绕遍梅花泪未干。
邓禹几能扶汉室,钟仪终不改南冠。
空馀短剑龙文暗,好付残躯马革寒。
岂为绨袍今哭汝,澥天风雨正漫漫。

【解析】

1.闻黄石斋至:听说黄石斋来到。黄石斋即黄宗羲(1610-1695),浙江义乌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2.惊传一骑到江干:传说有人骑马来告诉说,黄石斋已经来到江边。惊传一骑,形容消息传来时,人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和紧张。江干,指江边。

3.绕遍梅花泪未干:在黄石斋来之前,自己曾绕着梅树走了好几圈,但眼泪还没有流干。

4.邓禹几能扶汉室:邓禹是东汉名将,曾经辅佐光武帝刘秀打败更始帝,为恢复汉室立下赫赫战功,后封舞阳侯。杜甫诗中借指黄宗羲有匡扶汉室之志。“扶”,扶助。

5.钟仪终不改南冠:钟仪是春秋时晋国大夫,因不屈服于吴国而饿死。“终不改”意思是始终不肯低头屈服。南冠,指戴南方的帽子,此处比喻吴国,也泛指敌人。杜甫诗中借指黄宗羲不肯为敌所用,保持民族气节。

6.空馀短剑龙文暗:手中只剩下了一把短剑,这把剑上刻着龙纹,虽然很旧,但却依然锋利明亮。

7.好付残躯马革寒:这把剑可以作为遗物,用来寄托自己的遗志和理想。

8.岂为绨袍今哭汝:我难道只是因为你给我披了一件丝绵袍子,就在这个时候为你哭泣吗?

9.澥天风雨正漫漫:天正下着大雨,海天茫茫一片。杜甫诗中借指黄宗羲身处乱世,处境艰难。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全诗以“闻黄石斋至”开篇,点出黄宗羲来的消息。黄宗羲是著名的反清人物,与诗人有共同的遭遇和志向,所以诗人听到他的到来自然十分高兴,以为可以共商大计。可是,当他听说黄宗羲只是来传达消息时,又感到失望。于是转而想象黄宗羲到来前的情景:他在得知黄宗羲来之前,曾在江畔徘徊不已,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会面作准备;他还曾在梅花树下绕了几圈,似乎在对梅花诉说心中的悲愤。这些细节描写都透露出诗人对黄宗羲的深厚感情。

接下来诗人写到:“邓禹几能扶汉室?”这里的“邓禹”,是指东汉名将邓禹,他曾帮助光武帝刘秀打败更始帝,建立了东汉王朝。诗人在这里借指黄宗羲有匡扶汉室之志。“扶”,扶助。“钟仪终不改南冠”中的“钟仪”,是指春秋时晋国大夫钟仪,因不屈服于吴国而死,后被吴王夫差用囚车载回吴国,并强迫他戴上南方的帽子,表示服从吴王。“终不改”意思是始终不肯低头屈服。杜甫诗中借指黄宗羲不肯为敌所用,保持民族气节。“马革裹尸”中的“马革”,是指用皮革做成的衣服。杜甫诗中常用它来形容战士战死沙场的情景。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愿以身殉国的意愿。

“空馀短剑龙文暗”这句诗的意思是手中的剑虽旧却依然锋利明亮,可以用来寄托自己的遗志和理想。“好付残躯马革寒”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把剑可以作为遗物,用来寄托自己的遗志和理想。“岂为绨袍今哭汝”这句诗的意思是我难道只是因为你给我披了一件丝绵袍子,就在这个时候为你哭泣吗?

最后两句“澥天风雨正漫漫”中的“澥”,是指大海,也可以指代天空。杜甫诗中多用“沧海横流”来形容天下动荡不安的局势。这里指当时天下大乱、风雨飘摇的局面。诗人在这里借指黄宗羲身处乱世,处境艰难。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切动人,表达了作者对黄宗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