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随身任我移,袈裟搭在矮松枝。
青山处处容吾住,欲著茆檐便不宜。
【注释】
杂咏:随意吟咏。
入山:指隐居山林。
娑(sā)罗:树名,这里指松柏。
衲衣:袈裟。
茅茨(cú):屋舍的屋顶用草覆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在青山绿水间,与世隔绝,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全诗以简练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山水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竹杖随身任我移”,描绘了诗人轻松自在、随性而为的状态。他手持竹杖,自由自在地行走于青山绿水之间,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这里的“任我”二字,表现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心态。
次句“袈裟搭在矮松枝”,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合的画面。袈裟是佛教僧人的象征,而松枝则代表着山林的风貌。诗人身着袈裟,坐在松树下,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境界让人心旷神怡,难以忘怀。
第三句“青山处处容吾住”,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决心和决心。他不仅选择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居住,更是一个能够容纳他心灵的角落。这里的“容吾”二字,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的关系。
尾句“欲著茆檐便不宜”,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困惑。他虽然渴望过上隐居生活,却又怕失去世俗中的亲情友情等联系。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他在决定是否离开时犹豫不决,难以做出抉择。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在现实中的矛盾心理。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