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投荒我独先,春风应满塞城边。
相将半揖辞冰雪,莫忆寒云壑底眠。
【注解】
元日:正月初一。山中:指隐居山林。同难诸老:指志同道合的友人。
投荒:流落在外。我独先:只有我第一个来到。
春风应满塞城边:春风应当吹遍塞城的边关。
相将:相随。半揖:作揖行礼时,手肘略为弯曲。辞:告别。冰雪: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莫忆:不要想。寒云:比喻困境。壑底眠:在险峻的山谷中过夜。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初冬所作,当时作者因不满朝廷腐败而隐居于家乡山中。此诗写自己不留恋繁华世界,只愿远离尘嚣、归隐林泉的愿望。
首句“不恨投荒我独先”,说不埋怨自己首先流落他乡。投荒,谓流落边陲荒远之地;不恨,意谓不埋怨。“我独先”三字,说明诗人之所以投荒,是自觉自愿的,不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不怨恨。
次句“春风应满塞城边”,是说塞外春天来临时,塞上的春风也一定会充满整个城池。这句以“应”字领起,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渲染了一种气氛和情调,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欢快的基调。
第三句“相将半揖辞冰雪”,是说自己与朋友相聚时,总是相互拱手作揖告别,并告别那艰苦的环境。这里用“相将”,即相互陪伴的意思;“半揖”二字,表明相见时的礼节;“辞冰雪”,指辞别那寒冷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子,由对外界环境的描写转入对内心活动的抒发。
末二句“莫忆寒云壑底眠”,是说千万不要去回想在险峻的山沟里过夜的情景。“寒云”,是险恶的环境;“壑底眠”,是比喻处境艰危的处所。这两句是全诗的警策之笔,它既是对前面“冰雪”、“寒云”的总结,也是对前面四句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不贪恋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