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曾尝一老僧,殷勤长礼药师名。
夜深七卷莲华后,重剔寒灯读内经。
注释:百草曾尝一老僧,殷勤长礼药师名。百草曾经尝试过一个和尚,他殷勤地长跪拜礼称颂药师的名声。
夜深七卷莲华后,重剔寒灯读内经。深夜七卷《莲华经》之后,重新点燃蜡烛继续研读《内经》。
赏析: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描绘画中的僧人形象时,通过描写僧人的外貌和动作来刻画其形象。同时,也通过对僧人研读《内经》的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学识与修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意。
百草曾尝一老僧,殷勤长礼药师名。
夜深七卷莲华后,重剔寒灯读内经。
注释:百草曾尝一老僧,殷勤长礼药师名。百草曾经尝试过一个和尚,他殷勤地长跪拜礼称颂药师的名声。
夜深七卷莲华后,重剔寒灯读内经。深夜七卷《莲华经》之后,重新点燃蜡烛继续研读《内经》。
赏析: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描绘画中的僧人形象时,通过描写僧人的外貌和动作来刻画其形象。同时,也通过对僧人研读《内经》的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学识与修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意。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释】 净如师:即净如禅师。何须看教与参禅,运水搬柴傲昔贤。万行尽从勤处满,西方曾有自生莲。 【赏析】 《赠净如师》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领悟和理解。 首句“何须看教与参禅”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态度。他认为学习禅宗并不是为了看教或参禅,而是为了内心的觉醒和自我的提升。这种观点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在觉悟的特点。 次句“运水搬柴傲昔贤”,则进一步描绘了禅宗修行的生活态度
【注释】: ①《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②鱼声:指鱼儿跳跃的声音。 ③几番:多次。 ④剥啄(zuò):敲门声。 ⑤自起:起身。 ⑥烧茶:烹茶。 ⑦话月明:谈月亮。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赠给澄心师的诗。前两句写自己静坐读书;后两句写与澄心师闲谈赏月的情景。全诗以清雅、闲适之笔,表现了作者对澄心师深厚的友谊和崇敬之情。 首句“闭户长翻五部经”,是说自己在闭门读书时
注释: 1. 却因羸病息尘机:因为身体虚弱,不能像往常一样忙碌。 2. 兀坐经年半掩扉:独自坐着,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整天都不出门。 3. 赖有佳儿供菽水:幸好有个好儿子能够提供食物和饮水(菽水指豆子做的饭)。 4. 舞斑仍是旧田衣:虽然穿着的衣服已经破旧不堪,但仍然是自己亲手耕种的田地里种出的(舞斑指在田间劳作时弄脏了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守心师的
【注释】 ①瑜珈:即瑜伽,一种修行方法。习:研究、学习。毗尼:梵语“摩那”的音译,意为轨范,规范。土榻:指僧人坐具。蒲团:僧徒坐用的草垫子。掩扉:关门。②十诵:佛经中的一类诵读。从今:从此刻开始。须:必须、务必。细讨:详细研读。③莫教:不让。辜负:浪费。水田衣:指耕田的衣裳。④赏析:这是一首劝学诗。作者劝人勤于学问,不可浪费光阴,否则就会虚度年华,蹉跎岁月
注释: 海岸狂飙:海浪冲击岸边,发出狂野的吼声。 安禅可把毒龙制:用禅定的方法可以制服凶猛的毒蛇。 万里长空:广阔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友人在宁波修行的决心和支持。首句“海岸狂飙不暂停”,描绘了海边狂风怒号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宁波海景的壮丽和力量。" 十年波浪几曾宁",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十年来海浪汹涌的情况,表达了对宁波海景变化的深刻理解。他认为
【注释】 如何:如何能够,怎样才能。年少发先斑:年轻时头发已经花白了。道,指求教。叩竹关,扣问竹林的关口。竹关,竹门,指道家隐士隐居的地方。幸自:幸好自己。慰衰颜:安慰年老体衰的脸。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答诗。首两句写友人少年时即已白发,而自己则在垂暮之年才得遇道友。颔联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知恩图报的殷切希望。尾联点出送别之意,并抒发了自己对道友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