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岂无石,人自厌嵯峨。
有水能不流,人自厌风波。
所见亦由人,山水本无他。
【注释】
有山岂无石:有,表示存在的意思。
厌:同“餍”,指满足。
嵯峨:山峦重叠的样子,形容山高峻。
见:看见。
所见亦由人:所见,指山水的景致和形态。
亦由人,指山水之美也是人为造成的。
本:本来。
无他:没有其他的东西。
【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独特看法。
首句“有山岂无石”表明了有山就有石头,有石就有山,说明山是石头组成的。第二句“人自厌嵯峨”意思是说人们看到山高耸入云、连绵不断的样子,就会感到厌烦。第三句“有水能不流,人自厌风波”意思是说有水就一定会流动的,而人们看到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样子,就会感到厌烦。第四句“所见亦由人,山水本无他”意思是说人们看到的山水景色是由人造成的,山水本身并没有其他的东西。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念。他认为山水之美是人为造成的,而不是自然的。因此,我们应该欣赏自然之美,而不是追求人工雕琢的美。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产生误解。我们应该学会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感受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