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草无根疾风吹,王孙不归辱涂泥。
头白老妻无完衣,鸳鸯到死犹双飞。
自言有子长须髭,垂暮泣血生别离。
今我若此子乌知,骨肉冻折命如丝。
左手执瓢右枯枝,此即二人送老儿。
【注释】
哀:悲伤。无根:没有根基,没有依靠。疾风:猛烈地吹着。王孙:指贵族子弟。不归:不回家。辱泥:受羞辱,陷污泥。头白:头发已经花白。老妻:年迈的妻子。无完衣:没有衣服穿。鸳鸯:比喻恩爱的夫妻。到死:直到死。犹双飞:仍然像一对鸟儿一样双双飞去。自言有子长须髭:自称有一个儿子,胡须很长,髭须很美。垂暮:将近晚年。泣血:哭得流出了鲜血。生别离:活着就分离了。今我若此子乌知:我今天落到如此田地,那些孩子哪能知道呢?子:指自己。乌知:怎么知道。骨肉:亲人的骨头和肉。冻折:被冻僵折断。命如丝:生命象丝线一样细弱,随时可能断裂。左手执瓢右枯枝,此即二人送老儿:左手拿着一个瓢,右手提着一根枯树枝,这就是他们两个送我这个老人。
【赏析】
《哀王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歌颂劳动人民的诗篇,反映了人民在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下所遭受的痛苦与灾难。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描写手法,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残酷压迫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王孙不回家,导致妻子受辱,夫妻分离的痛苦;第二部分写诗人自己因年老而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境,不得不以乞讨为生;第三部分写诗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手拿瓢、枯枝,被人当作乞丐,艰难度日的悲惨景象。这三部分内容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深意的艺术世界。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首句“哀草无根疾风吹”,将王孙比作无根之草,疾风中摇曳不定,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王孙的孤独无助。接着,诗人又用“王孙不归辱涂泥”一句进一步突出了王孙的悲惨处境。最后,诗人以“头上白老妻无完衣,鸳鸯到死犹双飞”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妻子形容为“鸳鸯”,既表现了她美丽、贤惠的形象,又暗示了她因丈夫不归而产生的痛苦。这些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韵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