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开东阁,天边送远声。
一身能自遣,万口为谁鸣。
露重林霏润,风高羽翼轻。
知音如有待,听尔岂无情。

【注释】

闻蝉:即《闻蝉》诗。东阁:指夏日里开在东面的高楼,供人避暑乘凉的场所。天边:指远处天空的边缘。送远声:指蝉鸣声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自遣:自己打发时间。万口为谁鸣:万口齐鸣的声音是为了谁而发出?比喻自己的才能不为世人所知用。林霏润:树林里雾气弥漫。风高羽翼轻:风吹得很高,翅膀很轻。知音:了解音乐的人,这里指知音难遇。有待:有所等待。岂无情:难道没有情感吗?

【赏析】

此为唐末诗人王驾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大意是:夏日里开了东阁,听天边的蝉鸣声传向远方。一身自能消遣寂寞,万口齐鸣却不知为了谁?露重林密雾气浓,风高翅轻飞得轻松。知音难得有知己,倾听你的歌唱难道无情?

此诗以“闻蝉”作题,实是咏蝉,但作者不直写蝉,而是借蝉声抒写怀抱。开头四句先从听觉写,写夏天东阁下的蝉鸣声;中间四句则侧重于视觉写,写树荫下的蝉鸣;最后两句则从触觉写,描写微风中蝉的鸣声。这样写,就把一个“静”字写得十分生动了。

前四句写夏夜听蝉声,是全篇的基调。首句点明季节、地点和时间,次句写听到的蝉声,第三句转入自身感受,第四句再回到听蝉上来。三、四两句一反一般写法,不说自己感到如何,而说蝉声为谁而发。“一身”与“万口”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自遣”的主题。

后四句写听蝉所见所感。前二句写树木枝叶茂密,所以蝉鸣得更加清晰。后二句写风大而使蝉鸣声显得轻快。这两句紧承上文写听蝉的感受,由听觉写到视觉、触觉,把听蝉的全过程表现出来。特别是“知音如有待”一句,不仅表明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而且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奈。结尾两句写诗人在微风中倾听蝉鸣的感受,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表现了诗人孤苦无依的心情和对知音的渴望。

王驾这首《闻蝉》,虽然只是单纯地写了一个“闻”字,但诗人却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将听蝉的过程形象地描绘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幽暗的树荫之下,聆听着那凄婉悠扬的蝉鸣声,体会到诗人的孤寂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