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孤城急暮砧,霜凄枫叶气萧森。
豪吟懒读长门赋,稳卧谁论季子金。
芳草荆扉生计拙,青山明月主恩深。
烽烟不入渔樵路,共醉湖亭十亩阴。

【注释】

(1)秋日溪山野望折简邀同游:秋日,指秋天;溪山,指山中之水;野望,指野外眺望。折简,用竹简写信,这里指写信邀请。

(2)海上孤城急暮砧:海上,指长江之上的江心孤城。急暮砧,指傍晚的捣衣声。

(3)霜凄枫叶气萧森:霜,指秋霜。萧森,形容寒风凛冽。

(4)豪吟懒读长门赋:豪吟,豪迈地吟咏;长门赋,是汉代失宠宫女李延年的诗篇名。

(5)稳卧谁论季子金:稳卧,安闲地躺着;季子,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札的字;金,指黄金。

(6)芳草荆扉生计拙:芳草,指野草;荆扉,篱笆门,用荆条编的门户;生计,指生活;拙,差,不好。

(7)青山明月主恩深:青山,指高山;明月,指月亮;主恩,指君主的恩德。

(8)烽烟不入渔樵路:烽烟,古代边防上燃起的烟火,用来报警;渔樵路,泛指乡间小路。

(9)共醉湖亭十亩阴:共醉,一起喝酒;湖亭,指湖边的亭台;十亩阴,指一片阴凉的树木或草地。

【赏析】

这首绝句写秋景和秋怀。

首句“海上孤城急暮砧”写景,描绘了一幅海天寥廓的景象。“海上孤城”点明地点,表明诗人在江边,面对大海,而见孤城。“急暮砧”则渲染了气氛,使读者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砧声,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次句“霜凄枫叶气萧森”,写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霜凄”“枫叶气萧森”等词语渲染了环境气氛,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第三联“豪吟懒读长门赋,稳卧谁论季子金”。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抒发情感。诗人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长门赋”是一首汉宫怨诗,“季子金”是指黄金。诗人用“长门赋”和“季子金”比喻自己的处境,表现出自己的悲愤。这一句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第四联“芳草荆扉生计拙,青山明月主恩深”。这是对前三句的进一步抒发情感。“荆扉”是指简陋的门,“芳草”是指茂盛的草木。“生计拙”是指生活艰难。“青山明月主恩深”则是对前面的情感进行了总结,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最后一句“烽烟不入渔樵路,共醉湖亭十亩阴”。这是对前面几句的情感进行了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未来的期待。“烽烟不入渔樵路”意味着和平安宁的生活,“共醉湖亭十亩阴”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追求。这一句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理想、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