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文藻擅江东,犹向青山访谢公。
彩笔凌云夸作赋,石亭移榻笑书空。
竹梧池馆寒烟碧,风日桑榆照照红。
怅望西京谈往事,数声羌笛月明中。
解析
1. 首句“平生文藻擅江东”
- 关键词: 平生,文藻,江东
- 注释: 指作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在江东地区。江东,指中国东南一带的古称,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赏析: 此句表明了作者在文学领域内的深厚造诣与广泛影响力。
2. 第二句“犹向青山访谢公”
- 关键词: 青山,谢公
- 注释: “青山”在这里比喻自然之美,而“谢公”则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谢安。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赏析: 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美好自然的赞赏。
3. 第三句“彩笔凌云夸作赋”
- 关键词: 彩笔,凌云,作赋
- 注释: 这里的“彩笔”比喻才华横溢,能够用华丽的文笔创作出美妙的作品。“凌云”则形容作品高远,超越常人。此句描绘了作者创作才华的非凡以及作品的高雅。
- 赏析: 这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能力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4. 第四句“石亭移榻笑书空”
- 关键词: 石亭,移榻,笑书空
- 注释: “石亭”指古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移榻”意味着把书桌搬到亭子里,便于阅读或写作。“笑书空”则是形容一种随意、自在的创作状态。此句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追求心灵自由和艺术创作的愉悦。
- 赏析: 体现了诗人追求文化修养和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5. 第五句“竹梧池馆寒烟碧”
- 关键词: 竹梧池馆,寒烟碧
- 注释: 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景象,其中“竹梧池馆”指的是充满竹木和水池的建筑,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寒烟碧”则强调了景色的静谧和美丽。
- 赏析: 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心旷神怡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6. 第六句“风日桑榆照照红”
- 关键词: 风日,桑榆,照照红
- 注释: “风日”通常指晴朗的天气,“桑榆”是夕阳的别称,此处用以象征美好的时光和晚年生活。“照照红”描述了夕阳下景色的艳丽。
- 赏析: 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和老年时光的珍惜和赞美。
7. 最后一句“怅望西京谈往事”
- 关键词: 怅望,西京,谈往事
- 注释: “西京”指西安,古代长安的别称。诗人在此怀念过去的生活或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眷恋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译文
我平生以文采闻名江东,仍像寻访谢公般到山间访求美景。
我笔下的文采犹如凌驾云端的飞鸿,洋洋洒洒写就佳作;石亭中移步换景,书写时心中满是欢喜。
竹林与池塘映衬着碧色寒烟,日落时分余晖照耀着一片片桑榆树,美不胜收。
遥望西京,追忆往昔岁月,羌笛声中月光皎洁,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构建了一种既现实又超然的艺术境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融合的手法,通过细腻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古典美感又能引发共鸣的世界。这种写法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其卓越的艺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