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洲孤屿阿兰若,腊转霜残又到春。
梅柳喜迎初岁景,幢铃长绕去年人。
光天宝炬随潮远,匝地祥云捧日新。
百尺倚空烟水阔,洪崖何处石磷磷。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原文及其注释。
丙午元日(正月初一)
炎洲孤屿阿兰若,腊转霜残又到春。
梅柳喜迎初岁景,幢铃长绕去年人。
光天宝炬随潮远,匝地祥云捧日新。
百尺倚空烟水阔,洪崖何处石磷磷。
注释:
- 炎洲——指中国南方的一个岛屿。
- 孤屿——形容岛屿孤立无依。
- 阿兰若——佛教语,意为清净、寂寥的地方。
- 腊转——腊月过去。
- 霜残——霜已经融化了。
- 梅柳——梅花和柳树。
- 喜迎——喜悦迎接。
- 初岁景——新年的景象。
- 幢铃——车饰。
- 光天——明亮的天空。
- 宝炬——指灯塔或火炬。
- 潮远——潮水远去。
- 匝地——遍布地面。
- 洪崖——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处。
- 石磷磷——石头闪烁。
接下来是译文:
在炎州的孤岛上,阿兰若静谧而孤独,
冬去春来,腊月的冷霜已消融。
梅花和柳枝欣喜迎接新年的到来,
去年的人车饰和灯饰环绕其中。
明净的天空中灯塔的光芒与海水相映成辉,
遍地都是祥云环绕,阳光更加灿烂。
烟雾缭绕的江水辽阔无边,
洪崖仙境中,石头闪烁着光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节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炎州孤岛上阿兰若的描述,展现了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接着,诗人描绘了梅花和柳树迎接新年的喜悦,以及去年的人车饰和灯饰环绕的情景。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天空中的宝炬、潮水的远去以及遍地的祥云和阳光,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节期间热闹喜庆的氛围和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