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服囊孤剑,飘萧世外游。
浮名几欲误,初服返真修。
已蜕苍龙骨,时登黄鹤楼。
洞庭明月夜,一啸碧天秋。

解析:

第一句:“洞宾图” - 描述的是一幅以“洞宾”(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为主题的画作或雕塑。

  • 注释: “洞宾”在道教中常被视为神仙之一,是修炼成仙者的象征。

第二句:“野服囊孤剑” - 描绘了一个穿着朴素,但手持宝剑,准备远行的旅人形象。

  • 注释: “野服”可能指的是未加修饰的简朴服装,“囊孤剑”表示随身携带的一把孤独的剑,象征着旅行者的勇敢和独立。

第三句:“飘萧世外游” - 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旅行方式。

  • 注释: “飘萧”形容风姿潇洒,“世外游”则意味着远离尘嚣,寻求精神的自由。

第四句:“浮名几欲误” - 表达了对名声的追求往往带来误导。

  • 注释: “浮名”指那些短暂、易逝的名誉,“误”在这里表示可能会被这些虚假的名声所迷惑或拖累。

第五句:“初服返真修” - 强调了通过修行回到真实的自我。

  • 注释: “初服”可能是开始某种仪式或修行的开始,“返真修”则是指返回到最本质的状态或修行。

第六句:“已蜕苍龙骨” - 描述已经完成了某种转变或重生的过程。

  • 注释: “蜕”通常用于描述蜕皮或蜕变,“苍龙骨”可能指的是经历了某种深刻的转变后获得的新生。

第七句:“时登黄鹤楼” - 提到了登上黄鹤楼这一著名景观。

  • 注释: “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古楼之一,常有文人墨客登高望远的描写。

第八句:“洞庭明月夜,一啸碧天秋” - 描述了洞庭湖上明亮的月光和秋季的宁静景象。

  • 注释: “洞庭”即洞庭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明月夜”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一啸碧天秋”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旅行者的形象,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内心修为的追求。诗中的“洞宾图”不仅是对人物的一种象征,也代表了诗人对于达到内心平和境界的追求。通过“浮名几欲误”与“初服返真修”之间的对比,诗人展现了从追求外界认可到回归内心真实的重要性。整首诗充满了道家哲学的意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传递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