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尽浮云即太清,杳无声臭更何听。
洗心斋戒惟周易,玩意危微自壁经。
逐外万般俱幻妄,静中孤窍出虚灵。
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拨尽浮云即太清,杳无声臭更何听。
  • 拨尽(清除)浮云,即达到最纯净的状态,就是“太清”。
  • 杳无声臭(指没有声音和气味),更何(怎么)听。(这里强调的是超脱世俗的声音与气味)
  1. 洗心斋戒惟周易,玩意危微自壁经。
  • 洗心斋戒,指的是内心的洗涤和自我约束。
  • 惟周易(只有《周易》),表示依赖《周易》的智慧。
  • 玩意危微(探索微妙之处),自壁经(从《易经》中学习)。
  1. 逐外万般俱幻妄,静中孤窍出虚灵。
  • 逐外(追求外界)万般都显得虚幻不实。
  • 静中(内心安静)的孤窍(比喻为心灵深处)能显露出内在的真实和灵性。
  1. 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
  • 太阳洞揭(揭示太阳的秘密),中天照(照亮天空),意味着找到了真理。
  • 顿失(突然失去)了萤光(比喻世俗的知识或智慧)和众星(比喻其他一切事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渴望。通过对”拨尽浮云即太清,杳无声臭更何听”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通过内心的净化和自我约束,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洗心斋戒惟周易,玩意危微自壁经”则表明了诗人对《周易》这部古老智慧书籍的崇敬。
接下来的两句”逐外万般俱幻妄,静中孤窍出虚灵”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认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才能揭示真实的自己。最后一句”太阳洞揭中天照”则是对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通过探索和实践,最终达到了理解宇宙和人生真谛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