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叟者,不知何地人,亦不言其姓字,以其常醉,呼曰醉叟。岁一游荆澧间,冠七梁冠,衣绣衣,高权阔辅,修髯便腹,望之如悍将军。
年可五十馀,无伴侣弟子。手提一黄竹篮,尽日酣沉,白昼如寐。百步之外,糟风逆鼻。遍巷陌索酒,顷刻数十馀家,醉态如初。不谷食,唯啖蜈蚣、蜘蛛、癞虾䗫,及一切虫蚁之类。市儿惊骇,争握诸毒以供,一游行时,随而观者常百馀人。人有侮之者,漫作数语,多中其阴事,其人骇而反走。篮中尝畜乾蜈蚣数十条。问之,则曰:“天寒酒可得,此物不可得也。”
伯修予告时,初闻以为传言者过,召而饮之。童子觅毒虫十馀种进,皆生啖之。诸小虫浸渍杯中,如鸡在醢,与酒俱尽。蜈蚣长五六寸者,夹以柏叶,去其钳,生置口中,赤爪狞狞曲伸唇髭间,见者肌栗。叟方得意大嚼,如饭熊白豚乳也。问诸味孰佳?叟曰:“蝎味大佳,惜南中不可得。蜈蚣次之,蜘蛛小者胜。独蚁不可多食,多食则闷。”问食之有何益?曰:“无益,直戏耳。”后与余往来渐熟,每来踞坐砌间,呼酒痛饮,或以客礼礼之,即不乐。信口浪谈,事多怪诞。每数十数,必有一二说入微者。诘之不答,再诘之,即佯以他辞对。
醉叟
醉叟者,不知何地人,亦不言其姓字,以其常醉,呼曰醉叟。岁一游荆澧间,冠七梁冠,衣绣衣,高权阔辅,修髯便腹,望之如悍将军。
译文:醉叟是谁?他来自哪里?他的姓氏和名字都不清楚,但他因为经常喝醉酒而被称为“醉叟”。每年他会去荆州和澧州之间游玩,戴着七梁的帽子,穿着华丽的衣服,身材高大,权杖宽厚,胡须浓密,腹部宽阔,看起来就像一位勇猛的将军。
赏析:此诗描述了醉叟的形象和他的生活习性。醉叟是一个不羁的人,他喜欢喝酒,常常沉醉在酒精中,无法自拔。他的生活充满了自由和放纵,不受约束。然而,他也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尊,不愿意屈服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这首诗通过对醉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黄竹篮
年可五十馀,无伴侣弟子。手提一黄竹篮,尽日酣沉,白昼如寐。百步之外,糟风逆鼻。遍巷陌索酒,顷刻数十馀家,醉态如初。不谷食,唯啖蜈蚣、蜘蛛、癞虾䗫,及一切虫蚁之类。市儿惊骇,争握诸毒以供,一游行时,随而观者常百馀人。人有侮之者,漫作数语,多中其阴事,其人骇而反走。篮中尝畜乾蜈蚣数十条。问之,则曰:“天寒酒可得,此物不可得也。”
译文:年约五十余岁,没有伴侣弟子。他手提一个黄色的竹制篮子,整天沉醉其中,白天如同夜晚一样。百步之外,糟风直冲鼻部。遍寻巷陌索求美酒,顷刻间就有数十家供应。醉后的状态依旧未变。不吃饭,只吃蜈蚣、蜘蛛、癞虾以及各种虫子。孩子们看到后都感到害怕,争相拿着这些有毒的东西为他提供,每当他外出游玩时,跟随观看的人总是有一百余人。如果有人侮辱他,他会随意说几句,往往命中要害,那人会吓得逃跑。篮子里曾经存放着几十条干燥的蜈蚣。问他原因,他只是说:“天气寒冷,酒可以喝到,但这些是不能吃的。”
赏析:此诗描绘了醉叟的生活习性和他对酒的热爱。他不仅自己喝酒,而且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虫子作为食物。他的行为虽然古怪,但却充满了个性和自由精神。这首诗通过醉叟的形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酒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和放纵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规范的反抗。
伯修予告时
伯修予告时,初闻以为传言者过,召而饮之。童子觅毒虫十馀种进,皆生啖之。诸小虫浸渍杯中,如鸡在醢,与酒俱尽。蜈蚣长五六寸者,夹以柏叶,去其钳,生置口中,赤爪狞狞曲伸唇髭间,见者肌栗。叟方得意大嚼,如饭熊白豚乳也。问诸味孰佳?叟曰:“蝎味大佳,惜南中不可得。”蜈蚣次之,蜘蛛小者胜。独蚁不可多食,多食则闷。问食之有何益?曰:“无益,直戏耳。”
译文:伯修予告定时,起初听说这是传闻中的夸张说法,就召来醉酒叟饮酒。童子搜寻了十几种有毒的小虫进献,都活生生地吞食。这些小虫浸泡在酒杯中,犹如煮熟的鸡块一般,与酒一同被喝完。其中有一只蜈蚣长达五六寸,夹着柏叶,取出它的钳子,生放到叟的口中,红色的爪子弯曲伸入他的唇髭之间,见到的人都感到毛骨悚然。醉酒叟正在得意地大口吃着,像吃饭熊、白豚和乳酪一样。询问哪种味道最好,醉叟说:“蝎的味道最好,可惜南方不能得到。”蜈蚣排名第二,蜘蛛较小的味道更好。唯独蚂蚁不可以吃得太多,否则会感到头晕恶心。询问这种食物有什么好处吗?他说:“没有什么好处,只是好玩而已。”
赏析:此诗描绘了伯修予告定时的场景,同时也展示了醉酒叟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热爱生活、自由自在的人,对美食有着独特的追求和品味。他对待食物的态度非常认真和严肃,从不马虎对待任何事物。这首诗通过描绘醉酒叟的形象和行为举止,展示了他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品味。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