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温陵者,名载贽。少举孝廉,以道远,不再上公车,为校官,徘徊郎署间。后为姚安太守。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性甚卞急,好面折人过,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强力任性,不强其意之所不欲。为守,法令清简,不言而治。俸禄之外,了无长物。久之,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御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

初与楚黄安耿子庸善,罢郡遂不归。曰:“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遂携妻女客黄安。中年得数男,皆不育。体素癯,澹于声色,又癖洁,恶近妇人,故虽无子,不置妾婢。后妻女欲归,趣归之。自称“流寓客子”。既无家累,又断俗缘,参求乘理,极其超悟,剔肤见骨,迥绝理路。出为议论,少有酬其机者。

诗句:

  1. 名载贽。
  2. 少举孝廉,以道远,不再上公车。
  3. 为校官,徘徊郎署间。
  4. 后为姚安太守。
  5. 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
  6. 性甚卞急,好面折人过。
  7. 强力任性,不强其意之所不欲。
  8. 为守,法令清简,不言而治。
  9. 俸禄之外,了无长物。
  10. 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
  11. 御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
  12. 初与楚黄安耿子庸善,罢郡遂不归。
  13. 曰:“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
  14. 遂携妻女客黄安。
  15. 中年得数男,皆不育。
  16. 体素癯,澹于声色,又癖洁,恶近妇人,故虽无子,不置妾婢。

译文:
李温陵,名载贽。年轻时考取孝廉,由于道路遥远,不再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校官,在郎署中徘徊不定。后来担任姚安太守。他为人内心热情外表冷淡,身材瘦长,性格急躁,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他有强烈的欲望,但不强求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作为太守,他的治理方法简单明了,不需要多说话也能处理好政务。除了俸禄之外,他没有其他财产。时间长了,他厌倦了官场的繁文缛节,于是进入鸡足山研读《龙藏》,不再出来。御史刘维奇其节操,推荐他退休回家。

注释:

  • 李温陵(李载贽):名字、字、号和别称。
  • 少举孝廉:年轻时考取孝廉,指考中孝廉。
  • 以道远,不再上公车:因为路途遥远而放弃再次出仕的机会。
  • 为校官,徘徊郎署间:担任校官,并在郎署中徘徊不定。
  • 后为姚安太守:后来担任姚安(今云南姚安县)的太守。
  • 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公这个人内心热情而外表冷淡,身材瘦长。
  • 性甚卞急,好面折人过:性格急躁,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错误。
  • 强力任性,不强其意之所不欲:有强大的意志力,不强求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 为守,法令清简,不言而治:作为地方长官,法令简单明了,不需要多说话就能处理好政务。
  • 俸禄之外,了无长物:除了基本工资之外,没有其他的财产。
  • 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厌倦了官场的生活,于是进入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研读《龙藏》(佛教经典)。
  • 御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御史刘维奇其节操,推荐他退休回家。
  • 初与楚黄安耿子庸善:刚开始与楚黄安(地名,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耿子庸交好。
  • 罢郡遂不归:离开郡守职务后不再返回。
  • 曰:“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他说:“我已经老了,如果能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整天交谈来打发时间,那就是最好的了,为什么还要回到故乡呢?”
  • 遂携妻女客黄安:于是带着妻女搬到了黄安(地名,今云南黄平县)。
  • 中年得数男,皆不育:中年时生了几位儿子,但都没有生育。
  • 体素癯,澹于声色,又癖洁,恶近妇人:身体一直很消瘦,对声色看得淡薄,又有洁癖,讨厌亲近妇女。
  • 故虽无子,不置妾婢:所以虽然没有孩子,也不设妾不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温陵的生平经历,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诗中描绘了他作为太守时的清廉、正直和严谨,以及他在官场上的挫折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家庭和个人品质的重视。通过对他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