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欢喜回船。行不数里,孔明引大队船只接来,见阿斗已夺回,大喜。三人并马而归。孔明自申文书往葭萌关,报知玄德。却说孙夫人回吴,具说张飞、赵云杀了周善,截江夺了阿斗。孙权大怒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正商议调兵,忽报曹操起军四十万来报赤壁之仇。孙权大惊,且按下荆州,商议拒敌曹操。人报长史张纮辞疾回家,今已病故,有哀书上呈。权拆视之,书中劝孙权迁居秣陵,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气,可速迁于此,以为万世之业。孙权览书大哭,谓众官曰:“张子纲劝吾迁居秣陵,吾如何不从!”即命迁治建业,筑石头城。吕蒙进曰:“曹操兵来,可于濡须水口筑坞以拒之。”诸将皆曰:“上岸击贼,跣足入船,何用筑城?”蒙曰:“兵有利钝,战无必胜。如猝然遇敌,步骑相促,人尚不暇及水,何能入船乎?”权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明之见甚远。”便差军数万筑濡须坞。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诗句
- “二人欢喜回船。” - 描述赵云和刘备、诸葛亮高兴地返回的情景。
- “行不数里,孔明引大队船只接来,见阿斗已夺回,大喜。” - 描述孔明接到消息后,欣喜若狂的情形。
- “三人并马而归。” - 描述赵云、刘备、诸葛亮三人骑马一同返回的场景。
- “孔明自申文书往葭萌关,报知玄德。” - 诸葛亮亲自撰写信件,送往葭萌关,告知刘备荆州的情况。
- “孙夫人回吴,具说张飞、赵云杀了周善,截江夺了阿斗。孙权大怒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 - 描述孙权得知张飞、赵云杀害周善良情,决定报仇,召集文武百官商讨进攻荆州的计划。
- “人报长史张纮辞疾回家,今已病故,有哀书上呈。权拆视之,书中劝孙权迁居秣陵,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气,可速迁于此,以为万世之业。” - 张纮去世的消息以及他给孙权的建议被报告。
- “吕蒙进曰:”曹操兵来,可于濡须水口筑坞以拒之。”诸将皆曰:“上岸击贼,跣足入船,何用筑城?”蒙曰:”兵有利钝,战无必胜。如猝然遇敌,步骑相促,人尚不暇及水,何能入船?” 权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明之见甚远。”便差军数万筑濡须坞。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 吕蒙提出在濡须水口筑造防御工事的策略,但遭到其他将领的反对。
- “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 描述了在夜间加班加点完成建造任务的过程。
译文
- “两人高兴地回到船上。” - 他们高兴地回到船上。
- “行了几里地,孔明带领大批船只过来,发现阿斗已经被夺回,非常高兴。” - 走了不到几里路,孔明率领着许多船只过来,发现阿斗已经被救回来了,非常高兴。
- “三个人一起骑马回去了。” - 三个人一起骑马回到了那里。
- “诸葛亮亲自写信给葭萌关,告知刘备荆州的状况。” - 诸葛亮亲自写信到葭萌关,告知刘备荆州的局势。
- “孙夫人回来时,告诉了张飞和赵云杀死周善,截断长江夺走了阿斗的事情。孙权非常生气地说道:‘现在妹妹已经回来了,但她和我们之间并不亲密,杀害周善的仇恨,怎么能不报复呢?’于是召集文武官员,讨论起来要攻打荆州的问题。” - 孙夫人回来时,告诉她张飞和赵云杀害周善,截江夺取阿斗的事情,孙权非常生气地对她说:‘现在妹妹已经回来了,但她和我们之间并不亲密,杀害周善的仇恨,怎么能不报复呢?’于是召集文武官员,讨论起来要攻打荆州的问题。
- “有人报告给长史张纮称他已经生病并回家了,现在已经死了,有一封遗书呈上。孙权拆开看后,书中劝告他赶快搬迁到秣陵,说秣陵的山川有帝王的气息,可以迅速搬迁到这里,作为万代基业。孙权看完之后大哭起来,对众官员说:‘张子纲劝我搬家到秣陵,我怎么能够不听从!’然后命令迁移治理建业,建筑石头城。吕蒙说:’曹操的军队来了,可以在濡须水的入口处筑造城堡来抵抗他们。’所有的将军都觉得在岸上作战很不方便,为什么要在船上筑城呢?吕蒙说:‘兵有胜负,战争没有必胜的。如果突然遇到敌人,步骑兵相互催促,人们还来不及上船,怎么能进入船里呢?’孙权说:’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子明的意见很高深啊。’于是派遣军队数万修筑濡须坞。不分昼夜地加紧修建,规定期限完成任务。” - 有人报告给长史张纮称他已经生病并回家了,现在已经死了,有一封遗书呈上。孙权拆开看后,书中劝告他赶快搬迁到秣陵,说秣陵的山川有帝王的气息,可以迅速搬迁到这里,作为万代基业。孙权看完之后大哭起来,对众官员说:‘张子纲劝我搬家到秣陵,我怎么能够不听从!’然后命令迁移治理建业,建筑石头城。吕蒙说:’曹操的军队来了,可以在濡须水的入口处筑造城堡来抵抗他们。’所有的将军都觉得在岸上作战很不方便,为什么要在船上筑城呢?吕蒙说:‘兵有胜负,战争没有必胜的。如果突然遇到敌人,步骑兵相互催促,人们还来不及上船,怎么能进入船里呢?’孙权说:’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子明的意见很高深啊。’于是派遣军队数万修筑濡须坞。不分昼夜地加紧修建,规定期限完成任务。
注释
- “二人欢喜回船。”: 两个人高兴得回到船上。
- “行不数里,孔明引大队船只接来,见阿斗已夺回,大喜。”: 行走了没多远,诸葛亮带领着很多船只过来,看见阿斗已经被夺回来,非常高兴。
- “三人并马而归。”: 三个人并排骑着马回去。
- “申文书往葭萌关,报知玄德。”: 向葭萌关发送书信通告刘备荆州的情况。
- “孙权大惊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 ‘: 听到这个消息后,孙权非常震惊地说:“现在我的妹妹已经回来了,和她之间并不亲近,杀害周善的仇恨,怎么能不报复呢?”
- “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 召集文武官员,讨论发起攻击荆州的计划。
- “孙夫人回吴,具说张飞、赵云杀了周善,截江夺了阿斗。孙权大怒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 ‘: 孙夫人返回吴国后,告诉他张飞、赵云杀害了周善,截断了长江夺走了阿斗的事情。孙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现在我的妹妹已经回来了,和她之间并不亲近,杀害周善的仇恨,怎么能不报复呢?”
- “便差军数万筑濡须坞。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于是派遣军队数万修筑濡须坞,不分昼夜地加紧工作,规定期限完成工程。
- “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不分白天黑夜地加紧建设,规定期限完成任务。
- “人报长史张纮辞疾回家,今已病故,有哀书上呈。权拆视之,书中劝孙权迁居秣陵,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气,可速迁于此,以为万世之业。” - 有人报告给长史张纮称他已经生病并回家了,现在已经死了,有一封遗书呈上。孙权拆开看后,书中劝告他赶快搬迁到秣陵,说秣陵的山川有帝王的气息,可以迅速搬迁到这里,作为万代基业。
- “吕蒙进曰:”曹操兵来,可于濡须水口筑坞以拒之。”诸将皆曰:”上岸击贼,跣足入船,何用筑城?”蒙曰:”兵有利钝,战无必胜。如猝然遇敌,步骑相促,人尚不及水,何能入船?” 孙权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明之见甚远。”即遣军数万筑濡须坞。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吕蒙进言说:”曹操的人马来了,可以在濡须水口筑造城堡来抵抗他们。”所有将军都认为在岸上作战很不方便,为什么要在船上筑城呢?吕蒙说:”兵有胜负,战争没有必胜的。如果突然遇到敌人,步骑兵相互催促,人们还来不及上船,怎么能进入船里呢?”孙权说:”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子明的意见很高深啊。”于是派遣军队数万修筑濡须坞。不分昼夜地加紧修建,规定期限完成任务。
- “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不分白天黑夜地加紧建设,规定期限完成任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军事行动和人物对话,生动地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诗中不仅展示了赵云、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还反映了孙权、张纮等历史人物的智慧与谋略。此外,诗歌还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于和平与安定的追求以及对战争后果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