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动。却说西川百姓,听知曹操已取东川,料必来取西川,一日之间,数遍惊恐。玄德请军师商议。孔明曰:“亮有一计。曹操自退。”玄德问何计。孔明曰:“曹操分军屯合淝,惧孙权也。今我若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吴,遣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合淝,牵动其势,操必勒兵南向矣。”玄德问:“谁可为使?”伊籍曰:“某愿往。”玄德大喜,遂作书具礼,令伊籍先到荆州,知会云长,然后入吴。
诗句释义
-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这句话出自《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意思是人们总是贪得无厌,一旦得到了一些东西,又想着得到更多。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士司马懿提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这里反映了曹操对刘备野心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刘备不断扩张领土的忧虑。
译文
-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人们总是贪得无厌,已经得到了东西还想要更多。
- “既得陇,复望蜀”:已经占据了陇地,却还想夺取蜀地。
关键词注释
- “陇”:指现在的甘肃省东部地区,是曹操已经占领的地方。
- “蜀”:指现在的四川省,是刘备正在争夺的地区。
赏析
- 人物心理描写:这句话揭示了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心理博弈和对未来的担忧。曹操虽然已经占据了陇地,但仍然觊觎更远的蜀地,而刘备则因为占据蜀地而更加难以满足其野心。
- 战略意义: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句话反映了双方对于土地的贪婪和扩张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战争中的心理战术和策略布局的重要性。
- 历史背景:在三国时期,各政权为了争夺中原霸权,常常通过军事行动来扩大领土。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战争的残酷性。
- 文学手法:使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曹操和刘备的行为与“陇”和“蜀”相对比,强调了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和战略重要性的差异。
- 主题思想: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权力欲望,以及这种欲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揭示了战争中心理战的策略和重要性。
- 艺术手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双方的心理变化和战争的残酷性。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曹操和刘备在战略上的竞争状态,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现实。通过深入解读这些诗句,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战争策略、人物性格及其背后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