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辅国大将军董厥,闻魏兵十余路入境,乃引二万兵守住剑阁;当日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董厥自临军前视之,乃姜维、廖化、张翼也。厥大喜,接入关上,礼毕,哭诉后主黄皓之事。维曰:“公勿忧虑。若有维在,必不容魏来吞蜀也。且守剑阁,徐图退敌之计。”厥曰:“此关虽然可守,争奈成都无人;倘为敌人所袭,大势瓦解矣。”维曰:“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正言间,忽报诸葛绪领兵杀至关下,维大怒,急引五千兵杀下关来,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杀得诸葛绪大败而走,退数十里下寨,魏军死者无数。蜀兵抢了许多马匹器械,维收兵回关。
却说钟会离剑阁二十里下寨,诸葛绪自来伏罪。会怒曰:“吾令汝守把阴平桥头,以断姜维归路,如何失了!今又不得吾令,擅自进兵,以致此败!”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绪恐雍州有失,引兵去救,维乘机走脱;绪因赶至关下,不想又为所败。”会大怒,叱令斩之。监军卫瓘曰:“绪虽有罪,乃邓征西所督之人;不争将军杀之,恐伤和气。”会曰:“吾奉天子明诏、晋公钧命,特来伐蜀。便是邓艾有罪,亦当斩之!”众皆力劝。会乃将诸葛绪用槛车载赴洛阳,任晋公发落;随将绪所领之兵,收在部下调遣。
”`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却说辅国大将军董厥,闻魏兵十余路入境,乃引二万兵守住剑阁;当日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董厥自临军前视之,乃姜维、廖化、张翼也。厥大喜,接入关上,礼毕,哭诉后主黄皓之事。维曰:“公勿忧虑。若有维在,必不容魏来吞蜀也。且守剑阁,徐图退敌之计。”厥曰:“此关虽然可守,争奈成都无人;倘为敌人所袭,大势瓦解矣。”维曰:“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
正言间,忽报诸葛绪领兵杀至关下,维大怒,急引五千兵杀下关来,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杀得诸葛绪大败而走,退数十里下寨,魏军死者无数。蜀兵抢了许多马匹器械,维收兵回关。
却说钟会离剑阁二十里下寨,诸葛绪自来伏罪。会怒曰:“吾令汝守把阴平桥头,以断姜维归路,如何失了!今又不得吾令,擅自进兵,以致此败!”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绪恐雍州有失,引兵去救,维乘机走脱;绪因赶至关下,不想又为所败。”会大怒,叱令斩之。监军卫瓘曰:“绪虽有罪,乃邓征西所督之人;不争将军杀之,恐伤和气。”会曰:“吾奉天子明诏、晋公钧命,特来伐蜀。便是邓艾有罪,亦当斩之!”众皆力劝。会乃将诸葛绪用槛车载赴洛阳,任晋公发落;随将绪所领之兵,收在部下调遣。
注释:
- 辅国大将军:三国时期蜀汉的高级将领称号
- 董厥:辅国大将军,蜀汉的将领
- 邓艾:蜀汉将领,被后世认为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 阴平桥头:地名,位于现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
- 邓士载:即邓艾
- 诸葛瞻:蜀汉的名将,曾指挥两掖兵出击
- 师纂、邓忠:蜀汉的将领,在战斗中受伤而逃
- 成都:古称益州,蜀汉的都城
- 阴平:山脉名称,位于现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交界处
- 司马昭:魏国的君主,晋朝建立者之一
- 钟会:魏国将领,奉命讨伐蜀汉
- 卫瓘:魏国将领,劝阻钟会斩杀诸葛绪
- 晋公:指司马懿
- 晋公钧命:指司马懿的命令
- 邓艾之罪:指的是邓艾对蜀汉的侵伐行为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三国时期蜀汉与魏国之间的战争,特别是关于邓艾和诸葛亮的故事。邓艾作为蜀汉的将领,在魏国入侵时表现出色,但在与钟会的冲突中失败。诸葛亮则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最终战死绵竹。通过这段描述,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以及邓艾的果断和勇猛。同时,故事也展示了三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情感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