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
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
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
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
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道得好: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但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著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铁笛,指著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著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吩咐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諕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诗句:
- 水浒传 · 第一回 ·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 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
- 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
- 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道得好: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但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著那管铁笛,正过山来。
- 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
- 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铁笛,指著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
- 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
- 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著铁笛,转过山坡去了。
- 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吩咐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諕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译文:
- 水浒传 · 第一回 ·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 她的发型像是两个发髻,穿着一件普通的青色衣服,她腰间的带子是用草编织而成的,脚上穿的鞋子是由麻制成的。
- 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让她看起来很干净;绿色的鬓发和红色的脸颊让他显得非常健康。
- 吕洞宾曾说过这样一首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只见那个道童笑着骑着一头黄色的牛,正在吹响他那根铁笛,正在向山上走来。
- 洪太尉看见了这个小孩,就问道:“你从哪里来?认识我吗?”小孩没有理睬,只是继续吹着笛子。
- 洪太尉连续问了好几次,小孩呵呵笑了起来,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你来这个地方,一定是要见天师的吧?”
- 洪太尉大吃一惊,就问道:“你是个小孩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孩笑着说:“我今天早些时候在草棚里面伺候天师,听到天师说:‘现在皇上派洪太尉拿着丹诏御香来到这里,来山中宣召我到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求消除天下的瘟疫,所以我现在就乘着飞鸟飞向云霄。’我想他现在应该已经离开了,不在草棚里。你不要去山上了。山里面的有毒的虫子和猛兽很多,可能会伤害你的性命。”
- 洪太尉又问了一遍:“你不要撒谎。”小孩又笑了笑,不再回答;又吹起笛子,转身跑过了山坡。
- 洪太尉心想:“这个小孩怎么这么清楚呢?我想一定是天师告诉了他,事情就是真的。”他想再次上山去看看,但是他被吓坏了,差点送了命,不如下山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洪太尉与道士的对话,通过对话展现了道士对世间事物的洞察力和智慧。洪太尉因为好奇而误入深山,道士却能准确预测他的动向和意图,显示出其超凡的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安全的关切,体现了道教的教义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