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知县正值升厅,见朱仝、雷横回来了,便问缘由。两个禀道:“庄前庄后,四围村坊,搜遍了二次,其实没这个人。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早晚临危。宋清已自前月出外未回。因此只把执凭抄白在此。”知县道:“既然如此”,一面申呈本府,一面动了一纸海捕文书,不在话下。
县里有那一等和宋江好的相交之人,都替宋江去张三处说开。那张三也耐不过众人面皮,因此也只得罢了。朱仝自凑些钱物把与阎婆,教不要去州里告状。这婆子也得了些钱物,没奈何只得依允了。朱仝又将若干银两,教人上州里去使用,文书不要驳将下来。又得知县一力主张,出一千贯赏钱,行移开了一个海捕文书。只把唐牛儿问做成个故纵凶身在逃,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宁家。这是后话。有诗为证: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的诗句。下面是逐句释义和相应的关键词注释:
译文
在县里,知县正在升厅,见到朱仝和雷横回来就问起了原因。两个禀报道:“庄前庄后,四围村坊,搜遍了二次,其实没有这个人。”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早晚临危。宋清已自前月出外未回。因此只把执凭抄白在此。知县说:“既然如此,”一面申呈本府,一面动了一纸海捕文书,不在话下。
县里有那一等和宋江好的相交之人,都替宋江去张三处说开。那张三也耐不过众人面皮,因此也只得罢了。朱仝自凑些钱物把与阎婆,教不要去州里告状。这婆子也得了些钱物,没奈何只得依允了。朱仝又将若干银两,教人上州里去使用,文书不要驳将下来。又得知县一力主张,出一千贯赏钱,行移开了一个海捕文书。只把唐牛儿问做成个故纵凶身在逃,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宁家。这是后话。有诗为证:
赏析
1. “县里知县正值升厅”
- 关键词:知县
- 注释:知县是指地方上的行政官员,这里特指郓城县的知县。
- 背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知县是地方上的行政最高长官,负责管理当地的一切事务。
2. “见朱仝、雷横回来了”
- 关键词:朱仝、雷横
- 注释:指的是宋江手下的两位重要人物朱仝和雷横,他们因涉嫌谋反被捉回官府。
- 背景:朱仝和雷横是梁山好汉中的重要成员,此次被捉回郓城县是因为涉及重大案件。
3. “实没这个人”
- 关键词:实、没、这个人
- 注释:意思是经过彻底搜查并没有找到这个人。
- 背景:说明朱仝和雷横确实不存在于郓城县。
4. “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早晚临危”
- 关键词:宋太公、卧病、不能动止、早晚临危
- 注释:描述了宋太公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已经无法自理。
- 背景:宋太公是宋江的父亲,此处提到他生病且情况危急,表明宋江的家庭可能正经历困境。
5. “宋清已自前月出外未回”
- 关键词:宋清、前月、出外未回
- 注释:指的是宋江的弟弟宋清在前一个月外出,至今未归。
- 背景:宋清作为宋江的直系亲属,其不归可能暗示着家中有变故或需要处理的事宜。
6. “因此只把执凭抄白在此”
- 关键词:执、凭、抄白
- 注释:这里的“执凭”可能是指有关此案的证据材料,而“抄白”意味着将这些证据整理并记录下来。
- 背景:表示官府为了查明真相,已经收集了所有相关的证据。
7. “知县道:‘既然如此’”
- 关键词:知县、道、既然如此
- 注释:知县对朱仝和雷横的情况给出了回应或决定。
- 背景:知县在这里做出了决策,可能是决定不予追究或者释放了朱仝和雷横。
8. “一面申呈本府,一面动了一纸海捕文书”
- 关键词:申呈、本府、动、海捕文书
- 注释:知县在做出决定的同时,也向上级官府报告了情况,并发出了追捕令。
- 背景:这表明案件的严重性以及朝廷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
9. “只把唐牛儿问做成个故纵凶身在逃,脊杖二十”
- 关键词:唐牛儿、故纵凶身、脊杖二十
- 注释:唐牛儿因为未能及时抓捕朱仝和雷横而被审问时,被认定有故意放纵罪犯的行为。
- 背景:唐牛儿在这里成为了被告,他的罪行导致了他被处罚。
10. “只把唐牛儿问做成个故纵凶身在逃”
- 关键词:做、故纵凶身、在逃
- 注释:这里的“做成”可能意味着唐牛儿的行为被认为是故意的。
- 背景:唐牛儿因为自己的行为被认定为有罪。
11. “脊杖二十”
- 关键词:脊杖、二十
- 注释:这是对唐牛儿的惩罚方式,是一种刑罚。
- 背景:这是对唐牛儿罪行的直接处罚。
12. “刺配五百里外”
- 关键词:刺配
- 注释:这是一种刑罚,通常指将犯人发配到偏远的地方服刑。
- 背景:这说明唐牛儿的刑罚相当严厉。
13.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宁家”
- 关键词: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宁家
- 注释:这表示那些无辜受到牵连的人都被赦免,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 背景:这是对那些无辜者的恩赐,也是对唐牛儿行为的惩罚。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述宋江及其家人的遭遇和官府的处理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法律制度的运作方式。它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命运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体现了官府在解决纠纷时所扮演的角色。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