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荧煌灯火,九曜寺香霭钟声。一轮明月挂青天,几点疏星明碧汉。六军营内,呜呜画角频吹;五鼓楼头,点点铜壶正滴。四边宿雾,昏昏罩舞榭歌台;三市寒烟,隐隐蔽绿窗朱户。两两佳人归绣幕,双双士子掩书帏。
当下武松入得城来,径踅去张都监后花园墙外,却是一个马院。武松就在马院边伏着。听是那后槽却在衙里,未曾出来。正看之间,只见呀地角门开,后槽提着个灯笼出来,里面便关了角门。武松却躲在黑影里,听那更鼓时,早打一更四点。那后槽上了草料,挂起灯笼,铺开被卧,脱了衣裳,上床便睡。武松却来门边挨那门响。后槽喝道:“老爷方才睡,你要偷我衣裳,也早些哩。”武松把朴刀倚在门边,却掣出腰刀在手里,又呀呀地推门。那后槽那里忍得住,便从床上赤条条地跳将起来,拿了搅草棍,拔了拴,却待开门,被武松就势推开去,抢入来把这后槽劈头揪住。却待要叫,灯影下见明晃晃地一把刀在手里,先自惊得八分软了。口里只叫得一声:“饶命!”武松道:“你认得我么?”后槽听得声音,方才知是武松,便叫道:“哥哥,不干我事。你饶了我罢!”武松道:“你只实说,张都监如今在那里?”后槽道:“今日和张团练、蒋门神他三个,吃了一日酒。如今兀自在鸳鸯楼上吃哩。”武松道:“这话是实么?”后槽道:“小人说谎,就害疔疮。”武松道:“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一刀,把这后槽杀了,砍下头来,一脚踢过尸首。武松把刀插入鞘里,就灯影下去腰里解下施恩送来的锦衣,将出来,脱了身上旧衣裳,把那两件新衣穿了,拴缚得紧凑。把腰刀和鞘跨在腰里。却把后槽一床絮被包了散碎银两,入在缠袋里,却把来挂在门边。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却闪将出来,拿了朴刀,从门上一步步爬上墙来。
诗句:
十字街荧煌灯火,九曜寺香霭钟声。一轮明月挂青天,几点疏星明碧汉。六军营内,呜呜画角频吹;五鼓楼头,点点铜壶正滴。四边宿雾,昏昏罩舞榭歌台;三市寒烟,隐隐蔽绿窗朱户。两两佳人归绣幕,双双士子掩书帏。
译文:
十字街头的灯火辉煌,九曜寺的香炉飘散着钟声。明亮的月亮挂在青天,稀疏的星星映照着银河。军营里,悠扬的号角声声不息;五更楼头的,计时的铜壶滴答作响。四周弥漫着浓重的夜雾,笼罩着华丽的舞榭和歌台;三市间,寒冷的烟雾弥漫,隐藏着绿窗朱户。一对对佳人在绣帐前归来,一对对士子在书案后掩卷而眠。
注释:
- 「十字街」:描述街道上繁华的景象。
- 「荧煌灯光」:形容街灯明亮如火。
- 「九曜寺」:寺庙名,香炉中香烟缭绕。
- 「明月」:天空中的月亮皎洁明亮。
- 「疏星」:稀疏的星星点缀夜空。
- 「画角」:号角声,古代军队中用于指挥进退的乐器。
- 「五鼓楼头」:指五更天时,报时的铜壶滴水声。
- 「宿雾」:夜晚的雾气。
- 「舞榭歌台」:指歌舞场所,这里指代城市中的娱乐建筑。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士子」:指读书人或学生。
- 「掩书帏」:关上门帘读书或睡觉的场景。
赏析:
诗通过描绘十字街头的繁华景象、寺庙中的钟声、夜晚的明月以及城市的夜景,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城市生活画面。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都市生活的繁华与喧嚣。同时,通过对后槽的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权贵的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都市生活图景,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