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天色晚了,又走得人困马乏,巴得到那山下时,正欲下寨造饭,只见山上火把乱起,锣鼓乱鸣。秦明转怒,引领四五十马军,跑上山来。只见山上树林内,乱箭射将下来,又射伤了些军士。秦明只得回马下山,且教军士只顾造饭。却才举得火着,只见山上有八九十把火光,呼风唿哨下来。秦明急待引军赶时,火把一齐都灭了。当夜虽有月光,亦被阴云笼罩,不甚明朗。秦明怒不可当,便叫军士点起火把,烧那树木。只听得山嘴上鼓笛之声吹响。秦明纵马上来看时,见山顶上点着十余个火把,照见花荣陪侍着宋江,在上面饮酒。秦明看了,心中没出气处,勒着马在山下大骂。花荣回言道:“秦统制,你不必焦躁,且回去将息着。我明日和你并个你死我活的输赢便罢。”秦明大叫道:“反贼,你便下来!我如今和你并个三百合,却再做理会!”花荣笑道:“秦总管,你今日劳困了,我便赢得你,也不为强。你且回去,明日却来。”秦明越怒,只管在山下骂。本待寻路上山,却又怕花荣的弓箭,因此只在山坡下骂。正叫骂之间,只听得本部下军马发起喊来。秦明急回到山下看时,只见这边山上,火炮、火箭一发烧将下来。背后二三十个小喽啰做一群,把弓弩在黑影里射人。众军马发喊一声,都拥过那边山侧深坑里去躲。此时已有三更时分。众军马正躲得弩箭时,只叫得苦,上溜头滚下水来,一行人马却都在溪里,各自挣扎性命。扒得上岸的,尽被小喽啰挠钩搭住,活捉上山去了;扒不上岸的,尽淹死在溪里。
水浒传 · 第三十四回 ·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译文:在夜晚,天色渐晚,众人已经疲惫不堪。正当他们准备下寨做饭时,忽然山上的火焰和鼓声大作,秦明怒不可遏,率领着四五十名骑兵冲上山去。山上突然箭如雨下,射伤了部分士兵。秦明只好率军返回山下,让士兵们继续吃饭。就在此时,山上突然出现了八十到九十个火把,火光冲天而起。秦明急忙指挥人马追赶,但火把突然全部熄灭了。尽管当时月光明亮,但由于云层遮挡,视线并不明朗。愤怒之中的秦明下令点起火把,却发现山顶有十余人正在饮酒。秦明怒火攻心,骑马下山痛骂花荣等人。花荣却回应说:“秦统制,你不必急躁,明天我们再决一死战。”秦明大怒,大呼:“反贼,你今天就下来!我今日与你拼命!”花荣笑道:“秦总管,你已经非常疲劳,我就让你赢一次也不过分。你还是回去休息吧,明天再来。”秦明越加愤怒,决定上山寻找对方决战,却又担心弓箭手的攻击,只能选择在山坡下叫骂。正骂间,突然听到部下发起了喊声。秦明急忙返回山下查看情况,只见敌军从山上发射了许多火炮和火箭。背后还有二三十个小喽啰埋伏起来,用弓弩射击他的士兵。士兵们发出一声尖叫后纷纷向山侧的深坑中逃窜,而那些被击中者则在水中挣扎求生。一些士兵扒出水面向岸上爬,但被小喽啰们抓住,活捉上山;另一些没有上岸的则被溺死在溪水中。
赏析:本段描绘了《水浒传》中的一场大战,展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通过详细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战场的混乱和士兵们的困境。此外,本段也展示了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伏兵突袭。这种战术通常用于偷袭敌方的薄弱环节,以迅速取得胜利。通过这一战术的应用,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同时,本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武力的重视和对于战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