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秦明一觉直睡到次日辰牌方醒。跳将起来,洗漱罢,便欲下山。众好汉都来相留道:“总管,且吃早饭动身,送下山去。”秦明性急的人,便要下山。众人慌忙安排些酒食管待了,取出头盔、衣甲与秦明披挂了,牵过那匹马来,并狼牙棒,先叫人在山下伺候。五位好汉都送秦明下山来,相别了,交还马匹、军器。秦明上了马,拿着狼牙棒,趁天色大明,离了清风山,取路飞奔青州来。到得十里路头,恰好巳牌前后。远远地望见烟尘乱起,并无一个人来往。秦明见了,心中自有八分疑忌。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秦明看了大惊。打那匹马在瓦砾场上跑到城边,大叫开门时,只见门边吊桥高拽起了,都摆列着军士旌旗,擂木炮石。秦明勒着马,大叫:“城上放下吊桥,度我入城。”城上早有人看见是秦明,便擂起鼓来,呐着喊。秦明叫道:“我是秦总管,如何不放我入城?”只见慕容知府立在城上女墙边,大喝道:“反贼!你如何不识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子,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厮倒如何行此不仁!已自差人奏闻朝廷去了,早晚拿住你时,把你这厮碎尸万段!”秦明大叫道:“公祖差矣。秦明因折了人马,又被这厮们捉了上山去,方才得脱,昨夜何曾来打城子?”知府喝道:“我如何不认的你这厮的马匹、衣甲、军器、头盔!城上众人明明地见你指拨红头子杀人放火,你如何赖得过!便做你输了被擒,如何五百军人没一个逃得回来报信?你如今指望赚开城门取老小,你的妻子今早已都杀了。你若不信,与你头看。”军士把枪将秦明妻子首级挑起在枪上,教秦明看。秦明是个性急的人,看了浑家首级,气破胸脯,分说不得,只叫得苦屈。城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下来,秦明只得回避。看见遍野处火焰尚兀自未灭。
诗句及注释:
- 水浒传·第三十四回 ·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 注释: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们的传奇故事。
- 赏析:这句话是《水浒传》第34回的开头,描述了秦明和慕容知府之间的冲突场景,展现了当时紧张的战斗环境。
- 且说秦明一觉直睡到次日辰牌方醒。跳将起来,洗漱罢,便欲下山。
- 注释:这里指的是秦明醒来后立即准备离开清风山。
- 赏析:描绘了秦明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起床并准备行动的情景,体现了他性急的性格特点。
- 众好汉都来相留道:“总管,且吃早饭动身,送下山去。”
- 注释:这里的“众好汉”指的是清风山的一群豪杰,他们劝秦明不要急着离开。
- 赏析:反映了这些英雄人物对秦明的关心和不舍,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团结协作。
- 五位好汉都送秦明下山来,相别了,交还马匹、军器。秦明上了马,拿着狼牙棒,趁天色大明,离了清风山,取路飞奔青州来。
- 注释:五位好汉指的是慕容知府和他的部下。
- 赏析:描述了秦明被慕容知府和他的部下护送下山的场景,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关系和不同势力的互动。
- 到得十里路头,恰好巳牌前后。远远地望见烟尘乱起,并无一个人来往。秦明见了,心中自有八分疑忌。
- 注释:这里提到的“烟尘乱起”暗示了战斗正在进行中。
- 赏析:描绘了秦明在路上遇到战斗的情况,表达了他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和不安。
- 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秦明看了大惊。
- 注释:这里的“瓦砾场”指的是被烧焦的废墟。
- 赏析: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强调了秦明的惊讶和痛苦。
- 打那匹马在瓦砾场上跑到城边,大叫开门时,只见门边吊桥高拽起了,都摆列着军士旌旗,擂木炮石。秦明勒着马,大叫:“城上放下吊桥,度我入城。”
- 注释:这里的“吊桥”是指一种临时搭建的桥梁,方便军队快速移动或撤退。
- 赏析:描述了秦明试图进城的场景,展现了当时战争的紧迫性和秦明的决心。
- 城上早有人看见是秦总管,便擂起鼓来,呐着喊。秦明叫道:“我是秦总管,如何不放我入城?”
- 注释:这里的“总管”是对秦明身份的一种尊称。
- 赏析:反映了秦明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表现了他与城上的人员之间的互动。
- 慕容知府立在城上女墙边,大喝道:“反贼!你如何不识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子,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厮倒如何行此不仁!”
- 注释:这里的“引”,意为带领;“打城子”,意为攻打城墙;“好百姓”,泛指普通民众;“不仁”,即不讲仁义。
- 赏析:描绘了慕容知府对秦明的指责和谴责,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 秦明大叫道:“公祖差矣。秦明因折了人马,又被这厮们捉了上山去,方才得脱,昨夜何曾来打城子?”知府喝道:“我如何不认的你这厮的马匹、衣甲、军器、头盔!城上众人明明地见你指拨红头子杀人放火,你如何赖得过!便做你输了被擒,如何五百军人没一个逃得回来报信?你如今指望赚开城门取老小,你的妻子今早已都杀了。你若不信,与你头看。”军士把枪将秦明妻子首级挑起在枪上,教秦明看。
- 注释:这里的“红头子”可能是指领导或者指挥者。
- 赏析:揭示了秦明的困境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残酷性。
- 城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下来,秦明只得回避。看见遍野处火焰尚兀自未灭。
- 注释:这里的“弩箭如雨点”形容箭矢数量多且密集,“火犹未灭”意味着大火尚未完全熄灭。
- 赏析:描述了秦明在战斗中的处境和遭遇,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这首诗通过对秦明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争情况以及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