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弟兄两个,当官受了甘限文书,回到家中,整顿窝弓、药箭、弩子、镋叉,穿了豹皮裤、虎皮套体,拿了铁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下了窝弓。去树上等了一日,不济事了,收拾窝弓下去。次日,又带了干粮,再上山伺候,看看天晚,弟兄两个再把窝弓下了,爬上树去,直等到五更,又没动静。两个移了窝弓,却来西山边下了。坐到天明,又等不着。两个心焦,说道:“限三日内要纳大虫,迟时须用受责,却是怎地好!”

两个到第三日夜,伏至四更时分,不觉身体困倦,两个背厮靠着且睡。未曾合眼,忽听得窝弓发响。两个跳将起来,拿了钢叉,四下里看时,只见一个大虫,中了药箭,在那地上滚。两个拈着钢叉向前来。那大虫见了人来,带着箭便走。两个追将向前去,不到半山里时,药力透来,那大虫当不住,吼了一声,骨渌渌滚将下山去了。解宝道:“好了!我认得这山是毛太公庄后园里,我和你下去他家取讨大虫。”解宝当时弟兄两个,提了钢叉,径下山来投毛太公庄上敲门。此时方才天明,两个敲开庄门入去。庄客报与太公知道。多时,毛太公出来。解珍、解宝放下钢叉,声了喏,说道:“伯伯,多时不见,今日特来拜扰。”毛太公道:“贤侄如何来得这等早?有甚话说?”解珍道:“无事不敢惊动伯伯睡寝。如今小侄因为官司委了甘限文书,要捕获大虫,一连等了三日。今早五更射得一个,不想从后山滚下在伯伯园里。望烦借一路取大虫则个。”毛太公道:“不妨。既是落在我园里,二位且少坐。敢弟兄肚饥,吃些早饭去取。”叫庄客且去安排早膳来相待,当时劝二位吃了酒饭。解珍、解宝起身谢道:“感承伯伯厚意,望烦引去取大虫还小侄。”毛太公道:“既是在我庄后,却怕怎地?且坐吃茶,却去取未迟。”解珍、解宝不敢相违,只得又坐下。庄客拿茶来教二位吃了。毛太公道:“如今和贤侄去取大虫。”解珍、解宝道:“深谢伯伯。”

诗句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译文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讲述了解珍和解宝两位好汉因为官府的限令,无法捉到老虎,于是决定私自下山寻找老虎。他们先是在登州山上守候一天,没有结果,然后第二天又带上干粮再次前往。到了第三天深夜,他们终于等到了一个被药物射中的老虎,并成功地将其擒获。

注释

  1.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这是《水浒传》中的一部分,描述了梁山好汉解珍和解宝的故事。
  2. 当官受了甘限文书:指官府下达了捕捉老虎的命令,并给予时间限制(甘限文书)。
  3. 回到家中:解珍和解宝在官府的限期内未能捉到老虎,所以回到了家中。
  4. 豹皮裤、虎皮套体:这是一种穿着的装备,用于打猎时保护自身安全。
  5. 铁叉:一种狩猎工具,用于捕捉或攻击动物。
  6. 五更:古代计时方式,五更指的是鸡鸣之时。
  7. 毛太公庄后园里:指的是毛太公的庄园后院。
  8. 钢叉:与前文的“铁叉”同义。
  9. 骨渌渌滚将下山去了:形容老虎在受到药物作用后痛苦地滚动下山的情景。
  10. 毛太公道:毛太公是故事中的一位人物。
  11. 甘限文书:官府给好汉们的任务书,上面有捕猎的目标和期限。
  12. 谢道:表示感谢的话语。
  13. 引去取大虫还小侄:引导我去取回老虎归还给我。
  14. 深谢伯伯厚意:深深感谢毛太公的好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水浒传》中解珍和解宝两位好汉因官府的限制不能完成任务而私自行动,最终成功捉到老虎的过程。诗中通过描述他们的准备、冒险以及最后的成功,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法律与民间行为的冲突,以及英雄人物在法律和人情之间如何抉择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